异质结:2021SNEC企业的“站队”
目前国内20家企业异质结产能规划达52GW。2021年中国异质结电池产能建设快速推进。在已有产能的10家异质结企业中,除新日光、联合再生能源两家台湾企业没有扩产计划之外,其余已投产的企业均制定了数百MW到最高6GW的扩产计划。分别是钧石5GW、中智电力1.2GW、晋能集团2GW、爱康科技6GW、通威1GW、国家电...
目前国内20家企业异质结产能规划达52GW。2021年中国异质结电池产能建设快速推进。在已有产能的10家异质结企业中,除新日光、联合再生能源两家台湾企业没有扩产计划之外,其余已投产的企业均制定了数百MW到最高6GW的扩产计划。分别是钧石5GW、中智电力1.2GW、晋能集团2GW、爱康科技6GW、通威1GW、国家电...
一则"影响能源格局的发电玻璃,让美国印度急红了眼,却在中国成功问世"的消息近日在网络上传播。"发电玻璃"到底是一项什么样的"黑科技"?它的成功问世又会对全球能源领域产生多大的影响呢?经了解,原来这种"发电玻璃"又叫碲化镉太阳能电池,它并不是什么新颖的发明,也不是真正意义上让玻璃发电,而只是在两...
随着P型电池接近效率极限,N型电池技术料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其中TOPCon和HJT技术为产业投资和市场关注的重点。1)TOPCon电池量产效率有更高的提升空间,并与现有PERC产线兼容,是未来2-3年具备性价比的技术路线;2)HJT电池技术作为平台型技术,不仅工艺流程简化,还能与IBC和钙钛矿等形成叠层电池,...
HJT电池生产成本0.9元/W,高于PERC成本的0.7元/W,短期看成本竞争力不足,核心因素在于两方面: 1) 设备投资额度大,国产化进行仍在路上。由于HJT与目前主流的PERC产线不兼容,因此非晶硅薄膜沉积和TCO膜沉积等核心设备需要重新购置,投资额度相对较大,但电池效率体现的性价比并未能完全覆盖。从目前情况看,...
根据数据显示,我国光伏企业在全球市场已形成了较大的领先优势,尤其是组件企业,出货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中,我国企业可占据六至八个名额,甚至更多。但如果从最终的盈利来看,我国组件企业就没有营收看起来那么光鲜。反倒是来自美国的First Solar利润表现抢眼,2020年归母净利润高达3.9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
异质结 HJT ( Hereto- junctionwith Intrinsic Thin-layer )电池(同时也简称 HIT ,SH1J, SJT 等),H1JT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以 N 型单晶硅( C-Si )为衬底光吸收区,经过制绒清洗后,其正面依次沉积厚度为5-10nm的本征非晶硅薄膜(i-a-Si: H 和掺杂的 P 型非晶硅(P-a-Si: H ),和硅衬底形成 p-n 异质结。...
为实现降本提效,光伏行业一直在不断地寻求更加高效的电池技术。2015年,异质结专利到期后,光伏企业争相发展异质结技术,当前异质结电池量产效率普遍已在24%以上(异质结电池1990年由日本三洋公司成功开发,距今已有30年,当时的转换效率为14.5%)。根据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前四名中通威异质结电池量产效率...
5月21日,第十二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山西太原隆重开幕,晋能清洁能源科技股份公司(以下简称"晋能科技")携超高效异质结组件于山西省国资国企转型发展成果示范区、"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展区、晋中分会场惊艳亮相,展示创新型企业的卓越成果与山西品牌发展新形象,获现场众多优质客户的高度关注...
5月12日,明阳智能发布对外投资公告,宣布投资年产5GW光伏高效电池和5GW光伏高效组件项目,投资金额为30亿元。项目建设周期为5年。预计分三期投资,第一期投资金额为6亿元,2021年完成一期自建厂房年产1GW光伏高效电池+1GW光伏高效组件产线建设;2022年完成二期在一期基础上扩充至年产2GW光伏高效电池+2GW...
薄膜太阳能电池这个名字就是根据其厚度特征定义出来的。硅晶太阳能电池有350微米左右厚的吸光层,但是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吸光层只有1微米厚。1微米也就是1米的百万分之一。1.非晶硅非晶硅薄膜是太阳能电池核心原材料之一,也称微晶硅。按照材料的不同,当前硅太阳能电池可分为三类: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多...
光伏是中国在全球具有产业链主导优势的行业,且平价革命来临后,光伏电站脱离政策补贴也能变成印钞机,尤其在低碳的全球愿景下,整个光伏产业链摆脱周期性行业的宿命,成为可以长周期展望的行业。而光伏除了自身体量发展的降本外,新技术的更新换代也会为行业发展带来更多新鲜的动力,而光伏行业专业术语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