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5月28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创造新的世界纪录,成功实现可重复的1.2亿摄氏度101秒和1.6亿摄氏度20秒等离子体运行,将1亿摄氏度20秒的原纪录延长了5倍。科研人员称新纪录进一步证明核聚变能源的可行性,也为迈向商用奠定物理和工程基础。
核聚变就要来了吗?
中石化已经发布消息,十四五期间建设(改造)5000座充换电站,1000座加氢站,7000座分布式光伏发电站。
虽然中石化号称3万座加油站,但实际上带来绝大部分销量、持续稳定盈利的,也就20%-30%左右(二八原则),其余的郊区站、乡村站更多的是为了央企责任,保障供应。也就是说,新能源站将覆盖中石化几乎所有的大站、高效站、市区站。
需要留意的是,被央企纳入五年计划的,不是普通的商业规划,而是必须要落地的政治任务,这意味着,清洁能源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未来,新能源领域,尤其是电力方面,有两个方向非常值得期待,一是光伏,二是核聚变。
据隆基股份的消息,该公司的技术,光伏发电度电成本已经降到2毛以下,和火电相比,几乎没有价格劣势,而且这个成本还在不断下降。这个方向将来会非常有想象力。
人造太阳的喜讯,按照专业人士的玩笑话,把商业化50年缩短了1年。这个消息的最重大的意义,是把虚的50年,变成了实的50年。
至于现在这50年怎么办?好好活着,等待全球能源格局翻天覆地的那一天。
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沙特阿美石油CEO3月份刚刚表态:未来50年确保中国能源安全仍是公司头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