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的技术迭代往往带来行业格局翻天覆地的变化。回顾光伏发展史,冷氢化取代热氢化,单晶取代多晶,金刚线取代砂浆切割已经成为现实;182/210大尺寸硅片取代传统小型硅片,N型电池未来逐步取代P型电池也已成为行业共识。当前,光伏多晶硅技术路线、晶硅生长技术和硅片环节正在经历着重大变革。
由于2021年光伏多晶硅供不应求且价格高企,通威、大全、新特、东方希望、协鑫等老牌多晶硅企业纷纷宣布扩产,新疆晶诺、江苏润阳、宝丰能源、青海丽豪等新进企业也大举入局,预计到2025年中国多晶硅产能将突破300万吨。与此同时,流化床法颗粒硅正在逐步扩大市场份额,获得更多企业认可。颗粒硅拥有成本优势,并且更适合于CCz连续拉晶,能否取代西门子法多晶硅成为主流引起行业关注。
在晶硅生长和硅片领域,2021年尽管隆基、中环仍然主导市场,但上机数控、京运通等也在积极扩产,而高景、双良等全新进入者使硅片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单晶拉棒技术正在从多次装料直拉(RCz)向连续直拉(CCz)过渡,CCz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单晶拉棒的时间、坩埚成本和能耗,且CCz产出的晶棒电阻率更加均匀、分布更窄,品质更高。
大尺寸和薄片化是光伏硅片未来发展趋势。大尺寸硅片可以提升制造通量,降低硅片、电池和组件的制造成本。2020年6月,阿特斯、润阳、中宇、晶澳、晶科、隆基、潞安联合倡议,建立几何尺寸为182mm*182mm的硅片标准(M10)。2020年7月,东方日升、天合、晶澳等39家公司联合推动成立600W+光伏开放创新联盟。182和210大尺寸硅片已是大势所趋,但哪种尺寸将成为主流,仍然充满争论。
由亚化咨询主办的第三届光伏多晶硅、晶硅生长和硅片论坛将于2021年12月30日在成都召开。会议将探讨光伏行业展望与多晶硅和硅片市场,182与210尺寸硅片优劣比较,光伏多晶硅技术、成本与产能,颗粒硅在单晶拉棒的应用,连续直拉单晶(CCz)技术优势与工艺优化,大尺寸直拉单晶先进装备、安全生产与智能制造,单晶硅棒开方、截断、打磨和金刚线切割设备,N型硅片品质提升、薄片化与成本下降潜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