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太阳能光伏产业遇"断奶"危机
根据2013年7月8日法国《世界报》的报道,德国环保部部长皮特·阿尔特迈尔宣布,德国从现在起最迟到2018年停止对太阳能的补贴。停止补贴的原因是德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已经失去了控制,目前,德国光伏装机容量达到了35吉瓦(1吉瓦=1000兆瓦=1000000千瓦),远远超过了德国政府的规划目标。太阳能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据科学家估算,太阳照耀地球90分钟的能量,就足够全世界一年的能源消耗。但是,...
根据2013年7月8日法国《世界报》的报道,德国环保部部长皮特·阿尔特迈尔宣布,德国从现在起最迟到2018年停止对太阳能的补贴。停止补贴的原因是德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已经失去了控制,目前,德国光伏装机容量达到了35吉瓦(1吉瓦=1000兆瓦=1000000千瓦),远远超过了德国政府的规划目标。太阳能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据科学家估算,太阳照耀地球90分钟的能量,就足够全世界一年的能源消耗。但是,...
也许是无锡尚德的破产重整走到了某个关键点,李实明(化名),这位在无锡地面熟悉政企两界和尚德内情的人士自2011年第四季度无锡尚德开始卷入破产传闻后,终于决定了接受记者的采访。“无锡尚德的债务是90多亿,其中70多亿的银行贷款,20多亿的供应商货款。媒体先前报道的170多亿是债权人申报的数额,有些申报债权并不真实,比如包括虚构的高额违约金等。90多亿是法院已经确认过的金额。”李实明向记者透露...
现在,中国光伏产业已进入洗牌周期。从历史经验来看,在适当时机进行洗牌重整,不一定会对相关产业发展带来拖累,反而会为相关产业的发展赢得更广阔的空间6月4日,欧盟委员会宣布,欧盟将从6月6日起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如果双方未能在8月6日前达成妥协方案,届时反倾销税率将升至47.6%。虽说这一临时性裁决留有缓冲余地,但我们不能把期望完全寄托在最终的妥协方案上,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中国...
根据路透社7月8日在纽约发布的报道,美国证监会和中国证监会之间在监管权方面有严重争端。美国证监会要求对在美上市公司的审计事务所在中国的业务实施全面监管,包括调看所有审计底稿。而中国证监会认为这涉及到国家主权,信息安全和国家机密,不同意美方的要求。由于中美证监会双方长期谈判失败,美国证监会于2012年12月正式起诉国际四大审计事务所德勤、普华永道、毕马威、安永以及BDO的中国分支违反美国证劵条...
近年这波太阳能风暴席卷全球,JA Solar(晶澳太阳能)在中国的一线大厂中财务结构相对健全,实属难能可贵。日前,JA Solar副总裁陈德胤先生接受了EnergyTrend的专访,针对JA Solar的未来展望与市场发展提出看法。 欧洲双反威胁 解除机会极高JA Solar在2013、2014年没有很大的扩产意愿,但会根据市场要求灵活对模组产能做轻微调整,在欧洲双反裁决之前,会将第三国扩产计划作为备选方案。但从目前来看,双反不成立的可...
英利更希望政府能够加强规范和指引,为后续的平价上网创造条件,出台更多行业标准和规范。虽然已经离开部队十几年,但苗连生的军人情结似乎并没有减少。英利2.6万名员工最常见的景象是,每天清晨苗连生带领英利的高管在厂区大门口迎候员工上班,然后几千人开始晨跑。2012年,英利在光伏行业一片困顿下,跑赢同行登上了组件出货量第一的宝座。在英利办公大楼上高悬着“团结奋斗,翻越光伏雪山;勇敢坚强,冲出光...
**中欧为光伏贸易争端降温**经过数月的唇枪舌剑后,中欧开始寻求结束光伏贸易摩擦,双方传出的理性声音越来越多。最新迹象显示,双方可能接近达成解决这宗贸易摩擦的潜在协议,中国决定不对欧洲多晶硅征收惩罚性关税。中国去年对来自欧美的进口多晶硅启动反倾销调查,多数人认为这是中国为应对欧美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类似调查作出的报复性举动。不过,眼下的主要问题是在中方作出上述积极姿态后,后续是否有更重要...
一场光伏双反案,正在升级为全民关注的地缘政治博弈。七嘴八舌的舆论场中,光伏似乎正在成为看客,或者说是一场“战争”的筹码之一。当然,已经交出了博弈主导权的中国光伏制造企业,此时好像也确实没什么地方可以再使上劲儿,除了开始传出零星的破产消息外。不然,又能怎么样呢?即使没有双反,即使欧美市场不关门,按照一如此前的非理性规模扩张,这难道不是迟早的遭遇吗?不过,除了左冲右突讨得生存外,难得...
中国与欧盟的光伏“双反”谈判,中国方面的代表提出了一个方案。价格不低于0.5欧元,每年配额10GW。这个方案表面看是比0.65欧元进步,其实,是一个巨大的让步,谈判官员之愚蠢,让欧洲人“惊呼”。为什么欧洲人要惊呼?现在中国的国内交货价大约是0.4欧元,也就是说,如果按照不低于0.5欧元的价格,中间会有0.1欧元/瓦的价格差,10GW就会是10亿欧元,也就是80亿人民币的价格差。鉴于中国国内的光伏...
自家楼顶利用太阳能发电,赵春江是全中国第一个“吃螃蟹者”。作为一名太阳能技术专家,他这么做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想通过实践,探索适用于家庭的绿色发电模式。经过7年,他的探索已从“家庭光伏电厂”深入到“光伏微电网”。这将是一个新的能源生态系统。赵春江认为,现在的家电、电源设备、电路,都是为了适应现有供电模式而设计的,而未来的电器,乃至建筑,都将围绕“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