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研究机构蒙特尔分析的最新报告指出,欧洲负电价频现的主要原因在于太阳能发电量的持续增长。
该机构在其2025年第二季度欧洲电力市场总结报告中指出,今年几乎所有欧洲国家的负电价时段均显著增加,且未来这一趋势仍将持续。
在瑞典SE2电价区,截至6月底的上半年负电价时间长达506小时,居欧洲首位。报告称,这是由“异常强劲的水力径流、输电瓶颈、基于流量的市场耦合机制调整,以及可再生能源装机扩张”共同导致的。
此外,西班牙(459小时)、荷兰(408小时)、德国(389小时)、法国(363小时)、比利时(361小时)、芬兰(363小时)和丹麦西部电网区域(326小时)的负电价时数均突破了300小时。。
蒙特尔分析将负电价频现归因于两个方面:2025年第二季度(4-6月)欧洲太阳能发电量达到104.4 TWh,创历史同期新高;但储能设施不足且需求侧灵活性缺乏,导致电力供过于求。
蒙特尔分析总监Jean-Paul Harreman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欧洲部分地区负电价时长将达到历史新高。他称这是由于“可再生能源持续扩张,但基础电力需求未同步增长……德国、荷兰和比利时午后电价可能急剧跌至负值,而随着化石燃料发电机组在傍晚启动后,晚间电价又将大幅攀升。”
他补充称,部分欧洲东南部地区也出现了类似趋势。
Harreman表示:“但是,电网基础设施和跨境互联容量受限将削弱该地区从邻国低电价市场中获益的能力。”
本周早些时候,英国伦敦能源智囊机构恩伯(Ember)称,欧盟太阳能发电量创新高在近期热浪期间已成为稳定欧洲电力供应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