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正荣安静地坐在嘉宾席上,听到隆基股份董事长钟宝申在聚光灯前说,“本来有人给一份发言稿,但今天我不用,来的都是亲朋好友”。他会心地笑了一下,随后便恢复平静。
这时不远处有人惊呼“瞧,施正荣来了!他显得又黑又瘦。”“是的,但那又怎么样呢?186亿元财富已经归零”,旁边的人小声地答道。
没错,这位昔日的中国首富、光伏教父如今名片上印着: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排在最后的是尚德电力创始人。
中国光伏教父施正荣再现江湖:“首富”重来?
让施正荣回忆过往是件较为残酷的事。他在37岁时以海归洋人的身份回到中国,创办了小型制造公司尚德电力,这家公司踩准了国外市场爆发的时机,在2005年一举成为了第一家在美纽交所上市的中国公司。
186亿元,施正荣以这个身价成为2005年的中国首富。当施正荣创建的尚德企业在美国股市冲高到每股80美元的时候,他真的是站在人生事业的高峰,睥睨天下,可以说这一生应该荣华富贵不尽了。谁想到突然市场形势逆转,股价飞流直下三千里,竟然跌破1美元,成为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公司。2013年3月,尚德宣布破产重整,施正荣尴尬出局。
施正荣的悲剧实质早已命中注定。中国光伏产业起始于1970年代,2004年前后形成第一个高峰期。那时,只要做光伏产业就会赚钱,而且从事光伏制造环节越多就越赚钱,但财富效应迅速吹胀了光伏产业的泡沫。产业发展规律实质早已预警——一个产业发展必然规律就是从稀缺到过剩,倘若没有做好过剩的准备,那只能后果自负。
中国光伏教父施正荣再现江湖:“首富”重来?
显然,当年的施正荣并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或者准备不足。可以佐证的是,对于多晶硅原料供给所签的长单——即以比当时价格要低的价格签订长期合约。但由于过剩,多晶硅价格一路暴跌,导致签长单的企业不是破产就是债台高筑。英利、保利协鑫、天合光能、赛维、尚德等众多光伏企业深受其害。据业内预测,从2013年到2023年,中国光伏企业与各方签订的需要执行的长单总额可能仍高达200亿~300亿美元。
“现在光伏行业又迎来艳阳天,但一定会有冬天,希望大家有所准备。”一位业内人士不无担心地说道。不过,更多人则关心,淡出大众视线三年的施正荣会在光伏行业东山再起吗?
部分人士认为,施正荣的企业家信用已然彻底破产了,在他的有生之年,恐怕很难在中国市场上做成一单生意。
这样的观点未免有些偏颇。有一点不能否认,尽管施正荣的尚德破产重组,但他在业内的口碑甚好。业内也都尊称他为光伏行业的开创者、教父级人物。他的信誉也并非一钱不值。相反,部分光伏企业家认为他口碑较好,虽然失败,但恰恰又是施正荣的另一笔难以用学费买到的财富。
中国光伏教父施正荣再现江湖:“首富”重来?
换句话说,施正荣当年的位置并非放只猴子就能胜任的事。假如他要东山再起,以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完全有能力融到资金,就是看他愿不愿意。况且,还有传闻他还拥有10亿资金。
没有人知道施正荣是如何度过这三年的孤寂时光,又是如何放下包袱重新走进大众视野。但他肯定不愿意以一个“光伏失败者”身份终其一生。2015年底,施正荣以股东兼顾问的身份投资了美国硅谷一家叫做Diamond Foundry的创业公司。尽管没有实质创业,但施正荣显然已为他今后角色的转换提前布局。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十三五”对新能源的诸多利好,尤其是光伏平价上网进程的不断加快,光伏产业或将迎来一个真正的开始。这将是施正荣新的起点吗?
“我从来没有离开过。”施正荣独家回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