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5月22日讯2025年第一季度的数据显示了中国光伏市场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推动下再创新高。
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2025年一季度新增光伏总装机为5971万千瓦,其中地面电站、工商业分布式、户用光伏新增装机分别为2341万千瓦、3126万千瓦、505万千瓦。工商业分布式新增装机占比达到52%以上,成为市场增长的中坚力量。
有行业调研显示,2025一季度隆基绿能(601012.SH)凭借5GW的出货量,再次摘得中国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市场出货量桂冠。这不仅是2024年市场第一的延续,更是隆基连续第三年稳坐这一领域的头把交椅。
而细分至中小型工商业领域,隆基以绝对优势拿下“三连冠”。
在光伏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隆基为何能在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市场中独占鳌头?
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加速度”
中国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市场正在加速扩张,成为光伏行业的新增长引擎。
事实上,早在2023年,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就已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而2024年的数据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趋势。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24年中国工商业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容量高达88.63 GW,同比增长超过68%,占据分布式光伏总新增装机的74%。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4年集中式光伏新增装机增速放缓至不足40%,而户用光伏则受限于并网瓶颈和政策收紧的影响,新增装机容量下滑至29.55 GW,同比下降32%。这些数据清晰地勾勒出一个行业新格局,工商业分布式光伏正迅速崛起,成为光伏发展的重心。
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的“加速度”扩张并非无迹可寻。其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共同推动,其中国家政策无疑扮演了关键的催化角色。
2024年,国务院发布的《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为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该计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并要求电力密集型企业显著提升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
与此同时,“双碳”目标的倒逼效应也进一步加剧了工商业企业的转型压力。一方面,能源成本持续攀升,尤其是对于高耗能企业而言,电费已成为运营成本中不可忽视的负担;另一方面,减排责任日益加重,企业不仅要满足监管要求,还要应对市场和公众对绿色发展的期待。在这样的双重夹击下,企业在厂房屋顶安装光伏不再仅仅是一种选择,而是实现绿色转型、降本增效的战略抓手。
从市场角度来看,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的快速增长也得益于其独特的经济性和实用性。对于企业而言,厂房屋顶通常是闲置资源,安装光伏不仅可以将其转化为稳定的电力来源,还能实现就近消纳,减少输电损耗。这种“自发自用”的模式极大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可预期的经济回报。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的投资回收期通常在5-7年,远低于许多传统能源投资的回报周期。这对于追求成本控制和长期收益的企业来说,具有不可忽视的吸引力。
业主的“痛点”
然而,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的快速发展并非没有挑战。厂房、仓库等场所的复杂环境给光伏系统带来诸多难题,与户用市场的需求形成鲜明对比。户用客户往往关注初始投资成本,而工商业用户更看重发电效率、投资回报周期和长期稳定性。
安全问题则成为工商业光伏业主的最大痛点,其严峻性远超预期。
5月21日下午,上海虹梅南路高架顶部声屏障突发起火,冒出大量黑烟。火势一度蔓延,现场浓烟滚滚,顶部铺设的多块光伏板烧毁,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类似事件并非孤例。今年1月28日下午,河南驻马店市驿城区河南华顺阳光新能源有限公司一仓库突发火灾,起火仓库屋顶铺设的光伏组件几乎全部被烧毁。
这些事故接连发生,不仅暴露了光伏系统在工商业场景中的安全短板,更让业主深刻感受到潜在风险。一场火灾可能导致停产甚至全线瘫痪,经济损失和声誉打击远超设备本身价值,对企业而言无异于一场灾难。
屋顶资源的稀缺性进一步加剧了业主的困境。随着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需求激增,优质屋顶变得紧俏。许多企业屋顶面积有限,常被管道、设备等遮挡物占据,难以满足高装机容量需求。为此,业主不得不追求更高效率的组件,以在有限空间内实现发电量最大化。另一方面,工业园区或多尘地区的灰尘堆积问题也不容忽视,组件表面积灰不仅显著降低发电效率,还增加了清洁维护的成本和频率,给业主带来额外的运营负担。
与此同时,工商业业主对投资回报的敏感度远超普通用户。事实上,工商业客户不太会被低价轻易打动,他们更看重全生命周期的收益和风险控制。相比集中式光伏的标准化管理,分布式光伏的分散性增加了维护难度,而企业决策者往往缺乏专业运维能力。一旦系统故障或效率下降,停产风险和维修成本可能迅速侵蚀预期收益,这让业主对光伏系统的可靠性和耐用性提出更高要求。
这些多元需求推动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的竞争从价格比拼转向技术与服务的综合较量。
隆基的制胜之道
隆基在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市场中稳居第一,绝非单一因素使然,而是市场洞察、战略聚焦和理念创新的综合结果。
当许多同行仍将重心放在集中式电站或户用市场时,隆基就敏锐地捕捉到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的潜力,提前布局并集中资源。这种前瞻性为其技术研发和产品适配提供了清晰方向,也奠定了市场先机。
隆基的BC技术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通过将正面电极栅线转移至电池背面,减少遮挡,该技术显著提升了光电转换效率。对于空间受限的工商业屋顶而言,这意味着在相同面积下能产出更多电量,加速投资回报,尤其适合屋顶资源紧张的企业。
针对工商业场景的复杂性,隆基推出了Hi-MO X10“三防组件”,集成“防起火、防遮挡、防积灰”三大功能,精准回应业主痛点。工商业环境中火灾风险较高,该组件独有的类旁路二极管技术可以在热斑区域实现二极管导通,避免局部温度过热,有效降低起火隐患,特别适用于防火要求严格的商业建筑或工厂。工商业屋顶常有遮挡物影响发电效率,“三防组件”可使电流自动绕行受阻区域,确保整串电池的稳定输出,即便在遮挡条件下仍保持较高发电性能。在工业园区或多尘地区,其独创的短边无A面防积灰边框结构,使得雨水在清洗过程中能够充分冲刷组件表面灰尘,不仅维持发电稳定性,还能降低清洗频率。
隆基的优势不仅体现在产品层面,还在于其全链条解决方案。从系统设计到运维支持,隆基围绕工商业场景打造了完整的服务体系,降低用户决策成本和实施难度。这种一站式服务模式尤其契合企业客户对效率和可靠性的双重需求。
更重要的是,隆基还推动了光伏理念的革新。工商业客户的需求已超越单纯发电功能,他们希望系统与建筑美学融合,并具备长期耐用性。BC技术简洁的外观让发电设备转变为建筑与能源融合的解决方案,不仅提升客户体验,也为行业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
这些技术和理念的创新并非简单的改进,而是对工商业光伏用户痛点的深刻理解和精准回应。通过提升系统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和美观性,隆基为客户创造了实实在在的价值。
可以看到,在快速变革的市场中,技术与战略领先固然重要,但真正决定胜负的,仍然是对用户价值的持续洞察和对行业趋势的前瞻把握。
隆基连续三年领跑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市场,既是其实力的最佳证明,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光伏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趋势。在政策驱动与市场需求双轮驱动下,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将有望成为中国迈向1太瓦光伏装机目标的主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