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太阳能光伏资讯
太阳能光伏网

中欧光伏争端"友好"解决

就输欧光伏产品达成价格承诺

据新华社北京7月27日电 (记者雷敏)27日,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宣布中国光伏产业与欧委会就中国输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达成价格承诺安排。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就此发表谈话,表示赞赏和欢迎。

沈丹阳表示,中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是中欧贸易史上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摩擦案件,是当前中欧经贸关系中的重要议题之一,双方领导人高度重视,在不同场合共同表达了通过磋商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的意愿。

沈丹阳指出,今年以来,商务部推动中国光伏行业相关商协会及企业与欧方调查机关进行磋商,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和相关企业多次赴欧与业界沟通。6月5日欧方公布初裁结果后,中方业界就价格承诺与欧委会调查机关进行了多轮密集磋商谈判,付出巨大努力。谈判结果积极、富有建设性,充分展现了双方务实、灵活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智慧。

沈丹阳表示,中欧贸易额巨大,出现贸易摩擦是正常的,应理性看待,妥善处理。欧盟是中国光伏产品最大的出口市场,通过对话与磋商解决光伏贸易摩擦,有助于维持一个开放、合作、稳定、持续发展的中欧经贸关系,符合双方共同利益。

据新华社北京7月27日电 (记者雷敏)27日,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全联新能源商会、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等5家行业组织发表联合声明,对中欧光伏争端达成价格承诺表示欢迎。

声明称,经过中欧双方艰苦、细致的谈判,中国光伏产业代表与欧委会就中国输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达成价格承诺。该价格承诺体现中方绝大多数企业的意愿,使中国光伏产品在双方协商达成的贸易安排下,继续对欧盟出口,并保持合理市场份额。

中欧光伏产业作为全球光伏产业链的不同环节,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具有重大的共同利益。双方就解决光伏产品贸易争端达成一致,是互利双赢的结果,有利于中欧乃至全球光伏产业的共同发展,也为中欧双边经贸关系营造了良好环境。

时评

中欧光伏案印证“合则两利”

新华社记者雷敏

历时十个多月的中欧光伏贸易争端终于尘埃落定。27日,谈判主导方之一、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宣布双方已就此案达成价格承诺协议,这场中欧贸易史上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摩擦案件最终得以圆满解决,充分印证了商场上“合则两利”的那句老话。

太阳能发电产业是当今世界各国大力推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中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之一。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2011年以来,美国、欧盟先后对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组件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中国政府和业界均积极应诉,希望通过磋商解决贸易摩擦,呼吁各方以实际行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共渡难关。

有意思的是,美国和欧盟对待相似争端的不同态度,导致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结局。去年,美国先后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反补贴和反倾销税,把中国产品挡在了国门之外,其结果是救了少数光伏电池制造商,但却损害了众多太阳能发电上下游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导致更多的就业问题,可谓是“按下葫芦浮起瓢”。

欧盟这次显然吸取了美国的教训,与中方经过包括高层在内的反复磋商后,选择了双方协商设定最低出口价格而不是单方面征收高额反倾销税的方式来解决争端,为中欧之间、乃至全球其他贸易争端的妥善解决提供了良好的镜鉴。

全球化环境下打贸易战,从来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中欧光伏产业作为全球光伏产业链的不同环节,优势互补,具有重大的共同利益。争端双方保持克制和沟通,化干戈为玉帛,避免事态扩大和蔓延,乃是上策。尽管目前中欧双方达成协议,暂不对外透露价格承诺细节,但可以肯定的是,双方都基于各自利益,做出了牺牲和让步,是互利双赢的结果,有利于中欧乃至全球光伏产业的共同发展,也为中欧双边经贸关系营造了良好环境。

当然,围绕光伏贸易展开的一系列争端也给中国光伏业敲响警钟。核心技术和市场“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势必受制于人。美欧对中国光伏出口产品举起“双反”利剑,对中国光伏产业形成了倒逼机制。业界应化危为机,更加注重内外市场平衡,并逐步在自主创新等方面培育新优势。

最新相关
昱能科技延期两募投项目

昱能科技延期两募投项目

4月30日,昱能科技发布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昱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部分募投项目延期的核查意见。根据公告,2024年,昱能科技IPO募资30.37亿元。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募投项目情况如下: ...

中矿资源出售光伏项目公司股权

4月30日,中矿资源发布关于出售下属公司股权和债权暨关联交易的公告。公告显示,中矿资源下属子公司在赞比亚投资设立了 Mumbwa Solar Power Station Company Limited(简称"蒙布瓦光伏公司"),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