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光热正在经历一场产业变革,标志性的信号是传统的产业边界正在被打破,太阳能龙头企业正在向热能、热电以及多能源复合供应商转型和拓界。在日前召开的第七届中国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上,太阳能行业的领军人物日出东方*四季沐歌董事长徐新建用“大光热”三个字阐述了这场变革的方向。他认为,“大光热”就是要突破现有的光热产业的边界,实现从低温到中高温的技术升级,以及从热水到热能、热电领域的延展,同时要以开放融合的产业化思维,将太阳能、空气能等产业打通,实现横向扩展。
与光伏不同,光热的发展鲜有光环也少有跌宕,有的只是坚实的脚步。有数据显示,经过近十年的高速发展,光热的年产值已达千亿元,太阳能集热器的年产量超过4200万平方米,占到全世界的70%以上,太阳能的安装保有量达1.45亿平方米,占世界80%以上,与此同时,太阳能光热的产能95%是在国内消化,节能贡献率日益突显,宏观政策的暖动力也不断加码。
上半年,工信部下发《关于促进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动太阳能热水器行业优化升级,充分发挥产业集群规模效应,到2015年,培育3家年产销量250万台以上的龙头企业,与之相呼应的是,国家统计局相关部门也发布四季沐歌2012年销量第一的行业统计数据,行业集中度、优势资源进一步向龙头企业聚拢已成必然。
但是,“大光热”的未来不止于此。四季沐歌总裁李骏表示,除了太阳能热水以外,中高温热能、高温热电领域以万亿为单位的产业规模有待开发。
不仅如此,记者获悉目前太阳能中温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苏南地区的很多印染企业都在使用这种方式,节能效果非常明显。在纺织、食品、海水淡化等工业领域,太阳能中温应用也已破题,市场潜力巨大。
太阳能高温热发电虽然经历了许多羁绊,但是日前由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会同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共同组织编写的《中国太阳能热发电产业政策研究报告》,被业内人士解读为我国太阳能热发电即将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因此,有太阳能专家表示,太阳能已经从“草根经济层”成功跻身于宏观“战略经济层”,“大光热”是时代大背景下的蓄势性爆发,以“融合”为主题的战略扩张已经打开了光热产业的整合创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