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近年来不断对薄膜太阳能电池领域进行投资,目前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一些关键技术已经取得突破。
2012年,欧盟宣布将在2015年之前为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纳米级”提供1000万欧元科研经费的预算,将有13个欧洲研究小组共同参加硫族化合物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开发。课题任务是显著降低生产成本及通过纳米结构材料提升薄膜模块的转换效率。
有分析指出,欧盟与我国的光伏争端实际上是旨在打压晶硅电池,力挺薄膜电池。目前全球太阳能光伏主要以晶硅太阳能电池和薄膜太阳能电池为两条主线。我国绝大多数的企业都集中于晶硅领域,欧盟的用意显而易见。
据介绍,美国科学家用成本低廉的铜锌锡硫材料同乙二醇结合,制造出成本低廉且不含有毒化合物的铜锌锡硫薄膜太阳能电池。目前很多薄膜太阳能电池都由铜铟镓硒制成,原料成本昂贵,铜锌锡硫薄膜太阳能电池解决了价格问题。
除了价格外,电池效率成为技术关键所在。褚君浩介绍,上海太阳能电池研发中心研发的薄膜电池效率已经达到20.4%,而效率达到15%基本就可以大面积应用。
应用前景广阔
据褚君浩介绍,第一代光伏电池即晶硅太阳能电池包括单晶硅、多晶硅,第二代光伏电池包括非晶硅、砷化镓、碲化镉、铜铟镓硒等,第三代包括燃料敏化、宽光谱、叠层多结、量子点/纳米、有机电池等多种新概念电池。薄膜电池主要指第二代和第三代电池,第三代中有些还处于实验室阶段,进入市场的不多。
近来光伏需求有所放缓,但是薄膜太阳能电池由于具有柔性、轻质、美观等特点,需求好于晶硅电池。褚君浩指出,在一些不适应用晶硅电池的领域,薄膜电池发挥了作用,比如在建筑屋顶、半透明外墙、遮阳系统等领域。由于柔性特点,薄膜太阳能电池甚至可以做在衣服上面、帐篷上面。而高效率的特点,使得薄膜太阳能电池可以应用于飞机、飞艇、太阳能电池汽车等领域。褚君浩举例表示,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可以同时使用在电动汽车上,阳光充足时可以用太阳能,用不完的太阳能储存在锂电池中,也可以减少锂电池常规的充电。
可关注公司
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涉及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公司主要有风帆股份、广东榕泰、天威保变和综艺股份等。
广东榕泰2011年6月23日公告,公司拟联合广东信泰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广东榕泰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从事金属薄膜太阳能光伏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等。公司当时还宣布,拟建设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开发中心,主要开发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制造工艺及光电转换效率技术。
风帆股份太阳能薄膜业务主要在子公司保定风帆光伏能源公司中。2008年8月,风帆股份宣布控股设立保定风帆光伏能源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研发、设计、制造、销售非晶硅薄膜电池。
苹果订单:预计对2Q13业绩负面影响有限,对3Q13影响正面
在2Q13苹果订单环比减少30%不利条件下,公司1H13业绩指引净利润仍然同比增长50-70%(分析师预计增长56%),可见苹果订单下调对公司的不利影响有限,三星、SONY等客户的收入贡献在快速提升。分析师预计,苹果新产品供应链订单有望从6月起逐步量产,3Q13集中放量,声学部件变化不大。
歌尔不仅有声学,有能力切入可穿戴终端和汽车电子
依靠在声学的技术积累和声学部件在智能交互中的不可替代性,公司持续参与到国际顶级客户的新品研发中:1)分析师认为,公司有能力切入到国际大客户的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的研发设计,预计2014年有望获得零组件,甚至整机代工订单;2)分析师预计围绕着声控可视化的车载智能交互终端有望推向市场,分析师认为这将成为公司在汽车电子领域的重要机会点。
在保持ROE稳定的条件下,有望从零组件向整机渗透
分析师认为,公司若可保持声学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则有望持续参与全球顶级客户的新产品开发,选择性地向整机渗透;虽然整机代工毛利率低于零组件,但周转率更高,ROE仍有望保持在20%左右;分析师预计公司2H13有望启动SONYPS4游戏机和外设,和三星智能电视遥控器的代工业务;2014年或迎来新一轮创新高峰,看好其长期成长空间。
估值:上调盈利预测和目标价,下调评级至“中性”
考虑到14年起可穿戴终端业务的贡献,分析师将13-15年EPS预测从1.66/2.35/3.04元上调到1.66/2.45/3.22元,并上调长期增长假设,目标价上调到69.8元(基于VCAM-DCF估值法推导,WACC为8.4%)。分析师看好公司长期发展,但经过前期快速上涨后,估值可能承压,下调评级至“中性”。
公司4月23日公布2013年1季报,公司营业总收入为1.23亿元,同比增长32.49%,环比下降29.41%;利润总额2784元,同比增长114.28%,环比下降49.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323万元,同比增长131.59%,环比下降48.98%。单季度EPS=0.09元。公司预告上半年净利润约5645万元~6514万元,增长30-50%。
点评:
主要财务指标:公司1季度营收1.23亿元,同比增长32.49%,环比下降29.41%。毛利率36.22%,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环比下降20个百分点。
1季度三项费用率16.17%,同比下降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近10个百分点。存货周转天数125天,较4季度上升1天,较去年同期下降23天。
1季度毛利率大幅下降:1季度毛利率环比下降20个百分点,分析师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1)苹果蓝玻璃订单减少。iphone5一季度出货量低于预期,且全年4季度备货库存较高,因此,1季度公司承接的蓝玻璃代工订单减少。蓝玻璃业务开工率下降,这是主要因素。2)国内蓝玻璃尚未放量。
公司开拓的国内模组客户,1季度尚未放量,预计5、6月份将看到需求大量启动。3)单反单电OLPF降价及开工不满。受日元贬值影响,公司报价竞争力较日本竞争对手有所减弱。单反单电产品价格有一定幅度下降,从而影响到毛利率。同时,1季度是传统淡季,客户去库存,单反单电开工率不高。4)LED衬底业务占比提升,拉低综合毛利率。1季度LED衬底景气度较高,处于满产状态。但由于价格仍在低位,且此项业务毛利率低,营收占比提升,反而拉低了综合毛利率。
2季度国内蓝玻璃逐渐放量:展望2季度,分析师认为,国内智能手机一线品牌将开始加大新机推出力度,蓝玻璃订单将逐渐上量,今年的增长点将启动。
另一方面,受日元贬值影响,单反单电OLPF同比去年的降价压力仍然存在;
而苹果经过1季度清库存,2季度预计有小幅回升,但重点还是要看新机备货。总体上,2季度开工率回升有利于毛利率回升。
Googleglass今年提升估值,明年贡献业绩:智能手机渗透率今年超50%,同质化、低价化、盈利能力下降的趋势下,市场会更加期待设计理念取得突破的新产品,谷歌眼镜等创新产品关注度会持续提高。分析师长期看好创新推动的谷歌产业链,“可穿戴智能设备”是未来发展大趋势,谷歌眼镜值得重视。
公司具有LCOS微投模组设计和生产能力,并已有所储备,今明两年将积极推进其产业化进程。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今年蓝玻璃贡献增长,googleglass提升估值。分析师看好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创新性和未来发展趋势,将是公司打开行业空间的重要增长点。基于googleglass明年1000万套出货、公司份额50%的假设,给予公司2013年至2015年每股收益0.85、1.84、2.44元的盈利预测,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科大讯飞(002230):移动互联网语音门户呼之欲出
事件:公司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于2013年5月24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进一步推动讯飞智能语音技术与中国电信在移动互联网产品及客户服务、家庭宽带多媒体、爱音乐等业务的对接,提升中国电信移动互联网产品和服务的用户体验。
点评:
智能语音技术在运营商体系内应用有望提速。继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之后,公司再度牵手中国电信,实现了与三大运营商的全面合作,将打消此前市场对于移动入股公司后可能影响公司与其他两家运营商合作关系的疑虑。在所有行业中,运营商对于智能语音技术的需求最直接也最全面,它可以大幅提升呼叫中心、语音分析、菜单导航等业务的工作效率。公司与运营商合作后,有望形成在运营商体系内的标准化解决方案,智能语音技术在运营商体系内应用有望提速。
运营商拥抱语音技术,开拓移动互联网时代新的增长点。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拥有大量用户的三大运营商都希望通过移动互联网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推出迎合用户需求的产品是重中之重。“灵犀”推出后,用户数快速增长,证明了智能语音技术与移动互联网结合将产生巨大的应用市场。未来,中国电信也将在其产品中融合公司的智能语音技术,并将它作为重要的卖点。
公司有望借助运营商的话语权抢占新兴市场先机。智能电视、无线音乐等新业务正在蓬勃发展,运营商在这些新业务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话语权。通过与三大运营商的紧密合作,公司有望在这些新业务中抢占市场先机。
投资建议:与三大运营商合作后,公司相当于覆盖了全国近12亿移动电话用户,约3亿3G用户。公司在智能语音行业的龙头地位日益稳固,后续随着三大运营商对于语音产品的推广力度不断加强,用户的使用习惯逐渐养成,公司作为移动互联网语音门户呼之欲出。分析师维持公司2013-2014年0.73和1.21元的盈利预测,维持“买入-A”评级,上调目标价至50元。
共达电声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声学器件厂商,主要产品为微型麦克风、微型扬声器/受话器及其阵列模组,产品主要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平板电视、个人数码产品、汽车电子等消费类电子产品。主要大客户包括苹果(通过MWM间接供应)、华为、中兴、索尼、索爱以及三星等企业。
环旭电子是苹果无线模组的两大供应商之一,产品广泛应用于MacBook、iPhone和iPad上。
如我们在3月25日专题报告《谷歌眼镜--无边界创新时代的开启》讨论,智能眼镜的重量是一般智能手机的1/3,轻薄化要求远远超过绝大多数手机,智能手表的面积和体积也大约是智能手机的1/6至1/8,但功能上却相差不大,这就对元器件和组装工艺的微小化提出较高要求,公司必将凭借微小化贴片工艺的核心技术优势在可穿戴设备产业链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