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下半年起,在光伏行业的调整浪潮中,欧洲需求的下降,国内产能过剩的叠加,光伏行业用进入“寒冬”来形容毫不为过。而期间最有代表性的事件即是在2013年3月份,全球最大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商尚德电力宣布,其在中国的主要子公司破产。
光伏补贴新政今或出台
2013年3月,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完善光伏发电价格政策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规定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实行按照发电量补贴的政策,补贴标准为每千瓦时0.35元。
在大型光伏电站方面,征求意见稿曾给出了四个不同的上网电价:Ⅰ类资源区0.75元/千瓦时;Ⅱ类资源区0.85元/千瓦;Ⅲ类资源区0.95元/千瓦时;Ⅳ类资源区1元/千瓦时。
今年年初,中国政府将“十二五”光伏装机目标作出调整,从21GW调整至35GW。而相应的,业内期盼的光伏电价和补贴政策迟迟没有公布。日前,国务院作出指示,要求相关部门在8月底前完成光伏相关政策的制定。
据媒体报道,8月30日,从接近国家能源局的人士处获悉,国家发改委将于今天下午公布新的光伏电价和补贴政策,要高于此前征求意见稿中的补贴额度。大型地面光伏电站根据光伏资源条件将采取三类标杆电价,分别为0.9元/千瓦时、0.95元/千瓦时和1元/千瓦时;分布式光伏发电补贴将确定为0.42元/千瓦时。
光伏业回暖?
2012年下半年和2013年一季度,是较为困难的时期,具体反映就是需求萎靡有存货,产品价格低,从公司的角度看,尽管这个时期比较艰难,但是隆基股份情况稍微好些,出于成本因素的考虑,即使困难也得满负荷运转,但需求不好,满产不一定卖得出去,小企业的压力就更大。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这轮危机已经持续了近2年,当前国内光伏企业又是怎样的情况呢?
从价格上看,当前单晶硅价格约8元/片,最差的时候基本在7.1元、7.2元/片成本线附近。另一方面,日前隆基股份董事长李振国也公开称,预计隆基股份下半年的出货量环比将会增加,达到800MW,环比增长30%以上,全年出货量将达到1.4GW.
按照整个光伏产业链划分,首先是上游多晶硅料企业,中游主要包括晶硅片、电池组件等,下游主要是涉及光伏电站及逆变器等。由于整个产业链分布的企业众多,不妨以中游的晶硅片以及组件企业进行探讨。
A股市场中向日葵(300111,SZ)主要生产和销售晶体硅电池片及组件,公司董秘杨旺翔介绍称,目前行业的总体形势比2012年要好。首先是欧洲双反达成价格承诺,其次国内连续出台较多扶持政策,再次,去年行业形势不好,一部分企业停产和关掉部分产能,产能去掉了一部分。就公司的情况看,杨旺翔称,2013年上半年向日葵实现了盈利,公司目前的销售比去年同期增长1000%,印证出国内需求已经启动,行业形势开始好转。
杨旺翔称,“回顾本轮光伏危机,去年是最困难的时候,整个光伏需求实际还没有萎缩,去年全球装机量还增长,危机出现的原因是产能过剩导致产品价格的持续下跌。”当前产品价格较去年最低有20%的增长,行业开工率由前期的6成,现在可能达到80%~90%。
隆基股份是全球最大的单晶硅生产企业,与今年一季度相比,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095万元,已经实现了扭亏为盈。而从上半年的经营情况看,公司单晶硅棒的产能利用率达到95%,单晶硅片的产能利用率达到100%。据公司董秘张以涛向记者介绍,当前整个行业还是处于低位运行状况,产品价格比较稳定,没有继续恶化,公司在上半年已经完成了去库存,当前已是零库存状态。
报道称,种种迹象也显示出,当前国内光伏行业已经走过了最悲观的时候,且全年的需求量同比增长保持着乐观态度。
除了上述几家企业反映出较为乐观的情况外,近期国内光伏电站投资喷涌,在这一轮投资热潮中,唱主角不再是民企,而是以华能、大唐、国电、华电、中电投五大电力集团及中广核、三峡集团、国机集团、中航工业、招商新能源等为代表大型央企。
2007年至2008年光伏行业投资高峰,民企占主角,而本次行业已经逐渐走过危机,光伏企业盈利情况好转,而此时各大央企纷纷斥巨资在国内光伏电站市场“跑马圈地”,其意义更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