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区是全市农作物主产区之一,2024年农业生产中产生秸秆约17.5万吨。过去,秸秆处理长期依赖“焚烧+堆肥”传统模式,不仅污染空气、引发火灾风险,更造成资源的浪费。2023年,市区能环单位立足武都区农业发展实际,以推进农业绿色低碳转型为目标,积极争取了2024年中央财政补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落实项目补助资金460万元。武都区以项目为引领,因地制宜构建秸秆综合利用体系,探索出一条“燃料化、饲料化、肥料化”多元利用路径,让秸秆从“生态负担”变身“绿色财富”。
武都区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成效显著,2024年秸秆综合利用率提升至92%。主要有以下几点做法:一是让秸秆变成了“绿色燃料”。依托陇南茂烨生物燃料有限公司,在隆兴镇杨家沟村建成5600吨秸秆固化燃料生产线1条,配套850平方米的秸秆燃料化生产加工车间。利用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资源,生产颗粒、块状等固化成型燃料,有效替代传统薪柴和煤炭,为当地能源转型提供了保证。二是让秸秆变成了“香饽饽”。依托陇南锦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石门镇上白杨村建成8500吨秸秆饲料综合利用生产线1条,建设800平方米的秸秆饲料化黄贮、青贮生产加工车间。利用农作物秸秆等农作物资源生产养殖饲料,将秸秆旋切、粉碎,加入玉米等原料后烘干,制粒形成畜禽养殖优质粗饲料,为当地的养殖业发展提供了便利。三是让秸秆成为“生态沃土”。依托陇南市金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汉王镇罗寨村扩建一处年处理能力6100吨的秸秆肥料综合利用生产线1条,建设320平方米的秸秆肥料化加工车间。采用秸秆粉碎、堆沤、生物堆沤等方式,利用农作物秸秆废弃物等生物质资源生产有机肥,为当地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提供了保障。
秸秆综合利用是农业绿色转型的小切口,更是生态振兴的大文章。在“十五五”期间,市县能环单位将坚持农用优先、产业导向、多措并举培育壮大秸秆产业,着力构建政府推动、企业主导、社会参与的秸秆综合利用稳定运行机制,真正让秸秆综合利用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让“生态包袱”真正成为“绿色动能”,为全市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的生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