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曾经的“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火热一时的光伏农业龙头企业,青岛昌盛日电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昌盛日电”)最近的日子很不好过。
华夏能源网获悉:2019年9月12日,昌盛日电再次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这是该公司继8月29日被列入执行人后,又一次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
另据报道,青岛昌盛东方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昌盛实业”)2019年1月亦被河南省许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被冻结股权、其他投资合计5300万元。
屡次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显示出昌盛实业及昌盛日电资金紧张程度非同一般。在众多上市公司接连出现资金链断裂“暴雷”的当下,昌盛的生存状况堪忧。
这家曾经因光伏农业概念火热一时的昨日之星,为何走到如今这步田地?已被阴霾所笼罩的昌盛,又能否安然度过这个劫难?
光伏+农业:昌盛日电的高光时刻
昌盛日电创立于2009年,是中国光伏设施农业领军企业。其法人代表、董事长李坚之在全国首创了“光伏+农业”的综合利用发展模式,业务辐射29个省的104个县市,累计投资建设新能源电站装机容量2.4GW,累计运维电站装机容量3GW,并先后获得“联合国蓝天奖”、“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中国光伏电站企业20强”等称号。
昌盛日电位于宁夏银川的展示棚全景图
昌盛日电的源头,是李坚之持股超90%的昌盛实业。以昌盛实业为主体,李坚之出资了17家公司,其中最重要的是2014年12月成立的青岛昌盛日电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昌盛控股),而昌盛控股又直接出资8家企业,旗下除昌盛日电和美达股份外,还有华盛绿能等知名企业。
在光伏产业大干快上之时,李坚之很早就意识到,单纯的光伏制造会遇到很大的发展瓶颈,于是把自身定位于光伏应用服务商而非传统的光伏制造企业。于是,昌盛完成了从光伏制造向光伏应用的迅速转型,试图利用东部的屋顶资源把发电和高能耗的企业用电结合起来,也就是分布式光伏模式。
2011年,受欧债危机和经济下滑的影响,国内光伏产业遭受重创,光伏产品价格一路下滑,就连鼎鼎大名的无锡尚德、江西赛维等企业都破产了。正是李坚之的这份独到眼光,让昌盛日电在光伏产业大洗牌之时平稳地渡过了一劫。
昌盛日电在全国首创了光伏+农业模式,成功建立集新能源综合应用、高效设施农业种植、造血式精准扶贫、农业创客于一体的一二三产联动发展模式。在全国20余个省份、67个地市,昌盛日电建设了光伏农业项目,并签署了总量超过5000MW的开发协议。
随着国内光伏农业概念的兴起,昌盛日电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2016年7月19日,正在宁夏考察的主席来到永宁县闽宁镇原隆移民村的光伏农业科技大棚,对这种产业扶贫模式给予充分肯定,并表示“这里的扶贫工作做得比较扎实”。华夏能源网(www.hxny.com)注意到,昌盛日电宣传称这里的农业科技大棚项目正是该公司在当地投资建设的。
借着光伏农业的火热,李坚之的IPO之梦也似乎越来越近。早在2016年初,昌盛日电就挂牌了新三板,但在当年的11月18日却终止挂牌了。在李坚之的运作规划中,屈身新三板市场只不过是权宜之计,通过新三板来达到转板谋求“曲线上市”才是最终目的。
但是,由于新三板每天的交易额并不高,难以满足昌盛日电的实际融资需求,再加上青岛地区拟上市公司排队者众多,当发现新三板转板之路实在困难后,昌盛日电选择了摘牌,并用了两个多月时间就开始转向在A股主板借壳上市,李坚之的资本运作能力之强由此可见。
高价买壳:自己举债买的壳,含泪也要玩下去
2017年1月16日晚,在停牌两周之后,上市公司美达股份公布了昌盛日电母公司昌盛控股的买壳计划。公告显示,美达股份第三大股东天昌投资和第四大股天健集团拟将各自持有的5181.82万股(占股9.81%)、3000万股(占股5.68%)全部转让给昌盛控股;同时第一大股东君合投资拟将所持13%股权的投票权也委托给昌盛控股。
此次股权转涉及的天昌投资、天健集团与君合投资,均由美达股份实控人梁伟东控制。其股权转让单价为19.93元/股,比美达股份停牌前价格10.14元溢价了约97%,股权转让总价为16.31亿元。
对于这么高的溢价,昌盛控股安然接受,并给出它认为的合理解释:因为有控制权溢价因素,而且美达股份属于锦纶行业龙头企业,昌盛控股及其实际控制人对美达股份多年来的行业地位、品牌价值、技术研发实力等方面高度认可,对企业未来发展抱有信心,愿意接受一定程度的溢价。昌盛控股拿出了10亿元股东投入的股本金,还从关联方昌盛日电借款3.69亿,完成了收购。
2017年2月14日“情人节”这天,美达股份股权转让完成过户登记手续,李坚之终于如愿以偿拿下一家上市公司。昌盛控股持股15.49%,再加上君合投资委托的13%股权对应的投票权,昌盛控股共计拥有28.49%投票权,李坚之成为了美达股份的实控人。
昌盛日电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坚之
李坚之先把子公司送上新三板、再退市,又向子公司借钱成功收购一家A股公司并准备借壳上市,这番布局和操作不可谓不出彩。可惜的是,世事难料,李坚之很快就发现人算不如天算,自己莫名掉进了一个大坑!
2017年12月7日,原为美达股份第二大股东太仓德源首次宣告其减持计划,拟在2017年12月13日至2018年5月17日的6个月时间里,累计减持1338.4万股,累计减持比例为2.53%;2018年6月28日,美达股份再次发布公告称,公司股东太仓德源计划在未来6个月内,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4156万股,即不超过本公司总股本的7.87%。
华夏能源网注意到:太仓德源所持股份是在2017年10月31日开始解禁的,解禁股来源于2014年太仓德源持有的5494.5万非公开发行股份,持股比例为10.4%。两次减持计划合计,正是全部清仓减持。而且,这部分股份持有成本价仅是3.64元/股。
受此打击,美达股份的股价开始一路下滑,李坚之高溢价买来的壳很快跌成了渣。想增持又缺乏资金,想定增或重组又面临证监会融资新规的阻隔:新规规定非公开发行股份数不超总股本的20%,董事会决议日距离前次募集资金到位日原则上不得少于18个月。
举债收购美达股份,却被太仓德源坑惨了的李坚之,只能含泪继续玩下去。
危机重重:再次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
在光伏农业大干快上之时,出现了诸多问题,比如光伏电站占用基本农田、农业用地。这与中央政府三令五申要求“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精神是相违背的,这引起了中央部委领导的重视。
2017年9月25日,国土资源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能源局三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光伏扶贫和规范光伏发电产业用地的意见》,明确提出:光伏发电规划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可以利用未利用地的,不得占用农用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禁止以任何方式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严禁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划明确禁止的区域发展光伏发电项目。
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多地开始叫停光伏农业项目
这一文件的出台,给一路狂奔的光伏农业踩下“急刹车”,多地开始叫停光伏农业项目。作为光伏农业的龙头企业,昌盛日电受到的影响和冲击自然不会少。2018年531光伏新政的出台,对于本就在买壳的“大坑”里还没爬起来、资金紧张的昌盛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据华夏能源网了解,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昌盛日电就麻烦不断。2018年年底,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发表多份民事裁定书显示,因在与神州数码的生意合同纠葛中败诉,昌盛日电共计2316.39万元资金已被司法冻结。另据报道,昌盛实业2019年1月亦被河南省许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被冻结股权、其他投资合计5300万元。
同时天眼查信息显示,昌盛实业2018年12月已将大量股权质押在青岛城投名下,其中昌盛控股所持美达股份的股权累计被质押1.53亿股,占其持股总数的98.84%,占美达股份总股本的28.99%。
随着公司资金被冻结,昌盛日电现金流出现严重问题,目前连工程款和劳务费都无法如期结算。据据媒体报道,周先生是安徽联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名项目经理,2018年6月份,他带领工人前往昌盛日电在湖北省仙桃市彭场镇承包的一个光伏电站建设项目上干活。按照周先生的说法,当时与昌盛日电约定,总工程款为150万元,其中包括材料费以及劳务费。工程开始后先付30%,结束后付清尾款。
然而时至2019年8月份,昌盛日电仅结清了材料费,28万元的劳务费却拖到现在未能结清。昌盛日电具体负责此事的工作人员也证实,公司确实拖欠安徽联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8万元工程款,但公司现在资金困难,待下一笔回款到账后再进行解决。
区区28万元工程款,对于控股上市公司的李坚之来说本来不值一提,但却付不出来了,由此可见昌盛日电的现金流确实出现了大问题。由于官司缠身、麻烦不断,2019年8月29日,昌盛日电被列入执行人。9月12日,公司再次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
短时间内屡次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显示出昌盛日电的危机已非同一般。这家曾经因光伏农业概念火热一时的昨日之星,不知能否安然度过这个劫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