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太阳能光伏资讯
太阳能光伏网

低温多效蒸馏+太阳能光热,有望实现"引海止渴"

受“太阳追踪器”向日葵的启发,我国科研人员利用太阳能光热输出中高品质蒸汽,初步实现“引海止渴”低耗能、低成本以及规模化。日前,这项名为“太阳能光热海水淡化站示范工程”项目已在海南省乐东尖峰镇实施建成,设备装置现已试运行并成功产出优质淡水。

据上海骄英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太阳能光热海水淡化站示范工程”项目科研团队总负责人彭志刚介绍,该项目有两大技术亮点:一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线性菲涅尔式太阳能聚光集热系统”;二是升级版海水淡化工艺“低温多效海水蒸馏”。

“线性菲涅尔式太阳能聚光集热系统”,是一种典型的太阳能光热技术,与太阳能光伏技术不同,光热技术可以很好地避开需要输出固定能量的难题,用普通玻璃板作为集热板块,实时“追踪”太阳的行走路线,通过镜面反射,将太阳光储存在蓄热槽中,同时输出中高品质的蒸汽。

据该示范项目科研人员李谞介绍,太阳能光热技术不会对大自然造成任何其他形式的污染,此外,还具有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目前太阳能光热海水淡化技术的平均供水成本为每吨50至80元,而现在海上孤岛及西部苦咸水地区的平均供水成本却高达每吨150至200元。

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海水淡化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已经开发的20多种淡化技术中,达到工业规模化生产水平的主要有蒸馏法和反渗透膜法。该示范工程项目所采用的海水淡化工艺是“升级版”蒸馏法——“低温多效蒸馏法”。

据了解,与普通蒸馏法不同的是,低温多效蒸馏法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有效蒸汽,实现用较少的蒸汽产出更多的淡水。随着海水在装置中的喷洒,多效蒸汽也在其中持续流动,在高温作用下,喷洒出的海水会被迅速蒸馏,并同步输出可直接饮用的淡水。

国家海水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张耀江认为,当前海水淡化处理普遍存在能源消耗量大、运行维护成本偏高等问题,但将低温多效海水淡化处理技术与太阳能光热技术相结合,不仅是海水淡化规模化的重要突破,同时也是能源紧缺、淡水紧缺岛屿开发的有力保障。

最新相关

郧阳区: 秸秆"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秋收之后,秸秆处理曾是困扰农村环境与农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如今在郧阳区,通过“科学还田肥土壤、基料化种植产效益”的多元化路径,昔日的农业废弃物,蜕变为助力耕地...

吴明霞: "储能闪电侠"走出中国技术路线

吴明霞: "储能闪电侠"走出中国技术路线

超级电容器,被称为新能源装备领域的"储能闪电侠",相较于锂电池,它有着超长的循环寿命和超高功率密度,能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充放电。"如果把储能容器比作一瓶水,那么,锂电池就相当于瓶口窄小、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