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太阳能光伏资讯
太阳能光伏网

郧阳区: 秸秆"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秋收之后,秸秆处理曾是困扰农村环境与农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如今在郧阳区,通过“科学还田肥土壤、基料化种植产效益”的多元化路径,昔日的农业废弃物,蜕变为助力耕地保护、农民增收的“香饽饽”,为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活力。

日前,在安阳镇陈营村,大型旋耕机穿梭田间,将收割后的玉米秸秆就地粉碎、均匀抛撒,随后经过深翻作业将碎秸秆与表层土壤充分混合、埋入土层。这项秸秆科学还田技术,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同时,能让秸秆在土壤中逐步转化为有机质,有效提升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实现节本、增效、护土三重效益。

十堰禾稼农机耕作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强介绍,秸秆机械粉碎科学还田省时省工,每亩节省离田成本150元左右,时间节省1.5天,且能提高土壤肥力。截至目前,累计科学还田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秸秆6000余亩,惠及农户1200户

。秸秆的“变身记”不止于田间。在白桑关镇猴猿沟村赤松茸种植基地,工人们将秸秆与辅料按科学配比混合,均匀覆盖在菌床上,粉碎后的玉米秸秆摇身一变,成为了菌菇生长的“营养大餐”。秸秆基料化种植模式,形成了“秸秆回收—菌菇种植—菇渣还田”的循环农业模式,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湖北君康山珍食品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张明告诉记者,公司通过回收农民的玉米秸秆进行粉碎,再加一些辅料,制成赤松茸培养基质,每亩可产赤松茸8000余斤,带来收益3万元以上。公司今年发展赤松茸300余亩,回收秸秆3000余吨,带动周边农户100余户,户均增收1万元。

近年来,郧阳区农村能源服务中心在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秸秆科学还田和秸秆基料化利用等多元路径,全面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提质增效。截至目前,全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

郧阳区农村能源服务中心人秘股负责人赵盼表示,在秸秆科学还田上,分乡镇、分作物示范推广翻埋、碎混、堆沤腐熟等秸秆还田措施,在秸秆基料化利用上,积极发挥秸秆利用主体示范带动作用,种植赤松茸,菇渣经处理还田,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公司将继续深化秸秆综合利用机制,拓展利用途径,推广秸秆利用技术,高效促进秸秆资源“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最新相关
吴明霞: "储能闪电侠"走出中国技术路线

吴明霞: "储能闪电侠"走出中国技术路线

超级电容器,被称为新能源装备领域的"储能闪电侠",相较于锂电池,它有着超长的循环寿命和超高功率密度,能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充放电。"如果把储能容器比作一瓶水,那么,锂电池就相当于瓶口窄小、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