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有媒体报道,某工程机械龙头关联方拟上马30吉瓦单晶硅片,引来光伏圈刷屏。这前一周是广东高景50吉瓦,双良节能40吉瓦。
这30吉瓦,对应400吉瓦的存量,不到10%。
对应全球200吉瓦的组件需求,已经超倍的中国硅片产能,也不差这10%的热闹。
关键是看到了硅片大佬的硬气。多晶硅涨价我涨价,多晶硅再涨我跟涨。多晶硅涨10%我涨5%,覆盖原料涨价;过一周再5%,增厚利润。
多晶硅料量本来就紧巴到不够200吉瓦的装机,来400吉瓦硅片,抢料之下,能不价高者得吗?涨价还可以传导,根本就停不下来!
扩产的人都会告诉你,过剩的都是落后产能。而所谓的先进,就是直接上12吋炉,淘汰不能升级的8吋炉。
8吋炉可以改造的极限是182毫米硅片,12吋炉直接210毫米。182和210代表了大尺寸相对166以下小尺寸的先进。
光伏技术进步遭遇论个头的尴尬。
182和210也争执不断。这周又重启。
182的下游已经在硅片涨价中失声,只剩下一体化企业在推演内卷的价值最大化。
210的硅片没有粗暴传递涨价,上下协作推薄片化。
最后给新进入者的常识:
硅片技术核心在晶体生长,这些年拉单晶的进步在拉长棒、多根棒,就是降电耗和提单产,降加工成本。
在光伏制造链,硅片技术门槛不如多晶硅料和电池。投资门槛倒是可高可低。记得上个十年进军光伏也首选硅片,那年代小本钱进几台炉就开张,等有钱了加炉子机台。如今,10吉瓦级。
吕锦标
中国有色金属硅业协会专家委副主任
2021年3月23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