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太阳能光伏资讯
太阳能光伏网

设备改造,产能替换,大尺寸背景下硅片技术如何发展?

未来硅片环节的技术发展方向主要以“提效降本”为主。其中提效指的是提升光电转换效率,目前光伏行业仍以P型硅片为主,P型硅片掺硼元素,硼与硅分凝系数相当,分散均匀度容易控制,因此制作工艺简单且成本较低,但最高效率有天花板。而N型硅片掺磷元素,磷与硅相溶性差,拉棒时磷分布不均,工艺更加复杂。但N型硅通常少子寿命较大,电池效率可以做得更高,因此是未来提效的发展方向。

在降本环节中,硅片成本分为硅料成本和非硅成本,非硅成本指的是硅片生产中所消耗的能源、人力、辅料等与硅料无关的成本。因为硅料成本基本不受硅片企业自身的控制,而取决于市场供需情况,非硅成本才是硅片企业最能控制的成本。因此,对降本有促进作用的大尺寸和薄片化是未来硅片的发展趋势。

光伏硅片大尺寸有助于提升硅片产能、降低单位投资和拉晶能耗,从而降低电池的非硅成本。

在2017年之前,硅片尺寸的优化空间有限,组件的外形尺寸较为固定。在2017- 2018年,边距为157.25mm、157.5mm、158mm和158.75mm的尺寸接连出现。

2019年5月,隆基股份公布了166mm(M6)尺寸的硅片,其硅片面积为27412平方毫米,比当前常规产品M2(156.75mm)大12.20%。M6尺寸是现有设备所能升级到的最大尺寸,在硅片端有着较高的性价比。当前M6组件已经在第三批领跑者项目中得到了应用。

2019年8月,中环股份发布了210mm(G12)尺寸硅片,对硅片的边界再次进行了突破,该硅片面积达到了44092平方毫米,比M2大80.5%。相比于M6硅片,G12硅片的组件功率高出了100W,大幅降低了下游支架、线缆及逆变器的单瓦成本。但较大的尺寸也对硅片和电池的良率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另外在电池的制作环节以及组件的安装环节,也均因G12的大尺寸而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2020年6月,阿特斯、江苏润阳悦达、江苏中宇、晶澳、晶科、隆基和潞安等7家光伏企业联合发布了《关于建立光伏行业标准尺寸的联合倡议》,建议建立硅片尺寸为182mm*182mm(M10)的行业标准,并倡导行业标准组织将该尺寸纳入标准规范文件。

而随后在11月,天合光能、东方日升、阿特斯、环晟、通威、润阳、中环和上机数控等8家企业则发布了《关于推进光伏行业210mm硅片及组件尺寸标准化的联合倡议》,建议在210-220mm尺寸范围内,选择SEMI标准中确定的硅片尺寸,即将210+/-0.25mm作为唯一尺寸,同时依照该硅片尺寸修订SEMI以及光伏行业协会已有的组件尺寸标准。

根据CPIA预测,166mm尺寸市占率将在2021年达到最大,182mm和210mm二者市占率合计或将占据半壁江山,此后成为市场主流。

2020年市场上硅片尺寸种类多样,包括156.75mm、157mm、158.75mm、166mm、182mm、210mm等,且各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其中,158.75mm和166mm尺寸合计占比达到77.8%,158.75mm是现有电池生产线最易升级的方案,而166mm是现有电池产线可升级的最大尺寸方案,因此将是近2-3年的过渡尺寸;156.75mm尺寸(包括157mm)由2019年的主流尺寸下降为17.7%,预计在2022年左右被淘汰;2020年,182mm和210mm尺寸合计占比约4.5%,但在2021年其占比将快速扩大,或将占据半壁江山,且呈持续扩大趋势。

当前,天合光能和环晟已于2020年上半年生产出了G12硅片。下半年晶科能源、隆基股份和晶澳科技也相继产出了M10组件。

然而受到认证、运输、玻璃产能、配套设备等影响,大尺寸组件的产出无法快速提升。预计2021年硅片的市场份额会以M6尺寸为主,2022-2023年会以M10尺寸为主,到2024-2025年会以G12尺寸为主。

硅片的大尺寸化不仅为硅片设备,也为电池和组件设备带来了更新需求。

其中,在硅片的长晶环节,现存的G1和M6单晶炉需通过零部件改造,即换大的热场来适配M10。而若要生产G12硅片,则需进行设备的更新。

对于PERC电池片而言,其生产设备,如扩散炉、PECVD设备、丝网印刷设备及分选机等无法兼容210mm尺寸,因此需要进行设备的更新。对于组件环节而言,其核心设备串焊机和层压机均无法兼容210mm尺寸,也需对设备进行更新。未来随着大硅片时代的到来,光伏中下游产业链将发生大规模的设备更新及存量替换需求。

另外,薄片化有利于降低硅耗和硅片成本,硅片厚度越薄,单瓦的硅耗越低。目前硅片切片技术已完全能满足薄片化的需要,但硅片厚度还要满足下游电池片、组件制造端的需求,因为硅片厚度会对电池片的自动化、良率以及转换效率产生影响。

2020年,多晶硅片平均厚度为180μm,P型单晶硅片平均厚度在175μm左右,N型硅片平均厚度为168μm,较2019年基本持平。

目前,用于TOPCon电池的N型硅片平均厚度为175μm,用于异质结电池的硅片厚度约150μm,用于IBC电池的硅片厚度约130μm。随着硅片尺寸的增大,硅片厚度下降速度将减缓。

硅片设备市场空间测算:2021年全球单晶硅片设备总空间为203.98亿元。

根据CPIA的预计,2020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将达130GW,同比提升13.14%。在乐观情况下,预计2021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为170GW,同比增长约30%。因此,假设自2021-2023年,光伏新增装机量年增长率为30%,在此基础上,我们预计2021-2023年全球硅片设备空间为214.72、257.30和362.28亿元。

硅片产能利用率:2019年全球新增装机量为114.9GW,硅片产能为185.3GW,因此产能利用率为62%。

单晶硅片渗透率:根据《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2020版)》,2020年我国单晶硅片(P型+N型)市场占比为90.2%,2021年预计单晶硅片市占率为97%,2023年为98%,因此假设2021-2023年单晶硅片渗透率为97%、97.5%和98%

G12的新增渗透率:假设从2021到2023年,每年产能缺口中有20%、30%、40%是G12硅片的扩产规模。

G12替换比例:通过CPIA得知,在2020、2021和2023年,G12的市场占比为2%、22%、42%,假设2022年为32%,通过倒推计算G12替换比例。

非G12单晶硅片单位投资成本:隆基股份在2020年4月发布了《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申请文件反馈意见的回复》,其中银川年产15GW的单晶硅棒、硅片项目的生产设备和工具器具的购置费用达36.35亿元,由此得出单GW的设备和工具器具费用为2.42亿元。假设自2021-2023年,投资成本每年下降5%。

G12单晶硅片单位投资成本:京运通在2020年6月发布了《2020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使用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其中乌海10GW高效单晶硅棒项目的设备购置费为18.05万,由此得出单GW设备价值为1.8万元。假设自2021-2023年,投资成本每年下降5%。

最新相关

HJT/叠层一周最新动态4.20-5.2

1、异质结新篇 76"领"世先 | 高效异质结760W+俱乐部第十一次圆桌会议圆满落幕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4月18日,中国光伏太阳能高效异质结760W+俱乐部第十一次圆桌会议在四川省成都市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