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太阳能光伏资讯
太阳能光伏网

合肥市"十四五"光伏产业发展规划发布 重点打造"一核两区"

日前,《合肥市“十四五”光伏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发布。记者了解到,根据合肥市光伏产业的现状空间分布,结合相关规划,“十四五”期间合肥光伏产业的规划总体空间布局为“一核两区”,其中,“一核”即合肥高新区;“两区”即两大光伏产业集聚区,包括新站高新区及其综合保税区和肥东县。

世界级光伏产业集群初具雏形

近年来,合肥市抢抓光伏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坚持“借光发展”,致力于打造“中国光伏应用第一城”,光伏产业已经形成基于“制造+应用”双轮驱动的良好发展态势,实现了由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成为合肥市为数不多同步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响应“一带一路”的代表性产业之一。

“十三五”期间,全市光伏新能源年平均增加值增速达18.1%,2020年光伏新能源产业实现增加值增速29.4%,电池片、组件、逆变器等主要产品综合出货量超过50GW。光伏控制、逆变设备出货量继续稳居行业首位。集聚形成光伏玻璃-电池片-组件-逆变器储能系统-发电工程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形成以光伏逆变器、电池片、组件企业为龙头引领,光伏玻璃、边框支架、储能系统、系统集成上下游企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世界级光伏产业集群初具雏形。截至2020年,企业总数约90家,其中规上企业44家,光伏逆变器、储能系统、晶硅电池片、高效组件等产品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打造“一核两区”空间支撑体系

目前,合肥高新区已集聚全市重点光伏企业逾40家,形成了光伏玻璃、光伏电池片、电池组件、逆变器、储能设备和光伏电站建设等较为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已经形成领跑全省的产业发展新业态。

为此,征求意见稿指出,“一核”即合肥高新区,是打造光伏第一城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光伏产业集群新高地的主体承载空间。“十四五”期间,将充分发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才集聚和科研创新优势,以推进原始创新和技术应用为引领,支持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平台建设,解决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面临的共性技术难题,打造我国光伏产业技术创新高地。以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为核心,壮大产业规模,完善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生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内一流的光伏产业科技创新和生产制造基地。

“两区”即新站高新区和肥东县。根据现状光伏产业在两大片区的分布情况,结合未来发展定位,“两区”将进行差异化发展,进而引导光伏产业的有序集聚,为打造产业集群夯实基础。

新站高新区及其综合保税区将发挥现有组件、光伏玻璃、材料、储能设备等重点企业引领作用,依托综合保税区的各项优惠政策,重点发展新型高效电池及组件、光伏玻璃、新型储能设备等光伏产品、装备和关键部件;同时开展国内外光伏贸易、展销、物流、会议和论坛等活动,打造合肥市、安徽省的光伏产业综合服务区,成为合肥市光伏产业的重要服务平台。肥东县将以高效组件及配套项目产业基地为龙头,发展满足主流及新型大尺寸光伏组件市场需求的超大规模集中化、专业化及智能化光伏组件。配套落户光伏电池片、光伏背板、玻璃、EVA、边框、接线盒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打造合肥乃至全省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

征求意见稿还明确,“一核”与“两区”互为支撑,共同构成合肥市光伏产业发展的核心空间。合肥高新区重在研发和制造,新站高新区以综合服务为主导兼顾配套,而肥东县则重在高效组件制造和配套,为合肥市全面打造“光伏第一城”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光伏产业集群新高地奠定坚实的空间支撑体系。同时,在“一核”与“两区”发展基础上,支持各县(市)区、开发区整合资源优势,招引培育光伏产品制造、光伏发电应用等企业和优秀项目落地,不断壮大产业集群。

最新相关

戈壁滩上,给绿电建起"临时宿舍"

甘肃玉门,祁连山下,戈壁滩上,深蓝色的光伏面板铺展绵延。两人多高的面板旁,一个红色身影穿梭其间、不时停驻。他是田玉鑫,中国石油玉门油田新能源电站运维工程师,正手拿热成像仪,给几块重点面...

HJT/叠层一周最新动态4.20-5.2

1、异质结新篇 76"领"世先 | 高效异质结760W+俱乐部第十一次圆桌会议圆满落幕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4月18日,中国光伏太阳能高效异质结760W+俱乐部第十一次圆桌会议在四川省成都市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