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发布《云南省科技厅关于2025年度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申报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重点领域中提到,硅光伏产业方面,围绕硅光伏产业提质升级,在钙钛矿薄膜电池、叠层电池等技术攻关和中试,光伏制造、光伏发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光储融合发电系统等方面布局。
新能源电池产业方面,要围绕新能源电池延链补链强链,加强产业链协同创新,在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高循环寿命、低成本新能源电池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钠离子电池、全固态电池、无钴电池、固液混合锂电池、全钒液流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等新型电池创新研发及相关领域布局。
在绿色能源产业方面,提到要围绕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在燃气发电、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关键技术攻关,推动“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页岩气开发利用、绿色能源与先进制造深度融合等方面布局。
附通知原文:
云南省科技厅关于2025年度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申报工作的通知
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科技创新的工作要求,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根据《云南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运行管理办法(试行)》,现将2025年度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云南省重点产业、重大工程、重要民生科技创新需求,在产业集聚度高、行业带动力强的领域布局建设省级技术创新中心,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动能。
二、重点领域
省技术创新中心定位于实现从科学到技术的转化,促进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以关键技术研发为核心使命,产出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产品,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群体提供技术支撑与科技服务;孵化衍生科技型企业,促进形成更加完善的产业创新生态,提升我省重点产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一)硅光伏产业
围绕硅光伏产业提质升级,在钙钛矿薄膜电池、叠层电池等技术攻关和中试,光伏制造、光伏发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光储融合发电系统等方面布局。
(二)高原特色农业
聚焦粮食、蔗糖、天然橡胶、水果、蔬菜重点优势产业提质增效,促进生猪、肉牛、奶牛等畜牧业和中药材产业、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等方面布局。
(三)新能源电池产业
围绕新能源电池延链补链强链,加强产业链协同创新,在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高循环寿命、低成本新能源电池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钠离子电池、全固态电池、无钴电池、固液混合锂电池、全钒液流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等新型电池创新研发及相关领域布局。
(四)绿色能源产业
围绕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在燃气发电、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关键技术攻关,推动“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页岩气开发利用、绿色能源与先进制造深度融合等方面布局。
(五)生物医药产业
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需求,在生物技术药、现代中药(民族药)、化学药、创新药、仿制药研发及产业化,器官移植、细胞产业、实验动物等优势特色产业技术转化应用等领域布局。
(六)先进装备制造业
在精密数控磨床、精密数控镗床等高端数控特种加工机床,高档数控机床配套数控系统研发应用;适用于核桃采摘、天然橡胶割胶、甘蔗机收等农机装备研发,适用于大型物流枢纽节点需求的智能物流系统装备研发,适用于食品、快递物流等产业需求的专业化物流系统装备研发;普通铁路、高速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铁路等铁路养护机械等领域布局。
(七)数字经济
聚焦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在现代农业、工业制造、医疗健康、交通运输、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重点行业数据创新示范应用,智能终端、新型显示和可穿戴设备等数字产品制造等方面布局。
(八)现代物流
围绕打造物流强省,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在综合交通枢纽、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关键技术研发,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农业深度融合,发展与平台经济、低空经济、无人驾驶等结合的物流新模式相关方面布局。
(九)其他
结合渝昆高铁、滇中引水工程、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等重大项目建设布局,强化产业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增强产业链创新活力。
三、申报要求
(一)申报主体
省技术创新中心主要依托省内科技创新优势突出的企业牵头,产业链有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参与,通过组建新型研发机构、平台型公司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方式共同投资建设。在由技术研发牵引推动、市场还未培育成熟的战略性领域,可以由技术领先优势的高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卫生机构牵头,联合省内企业共同建设。
(二)基本条件
1.在云南省境内注册登记,鼓励注册登记为独立法人新型研发机构。
2.建设单位是企业的,应是行业龙头企业,建有相对独立研发机构,经营状况良好且申报前1年度资产负债率低于70%;建设单位是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机构的,须与省内2家以上企业共同建设。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处于行业引领地位,具有行业公认的技术研发优势、领军人才和团队。研发团队中固定人员不少于100人,其中,中高级职称或硕士学位以上研究和技术人员所占比例不低于50%。
3.创新组织能力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相关重点学科的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有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基础,具有广泛联合产学研各方、整合创新资源、形成创新合作网络、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创新任务的优势和能力。近3年内,主持或承担与研发方向相关的国家级项目1项或省级项目3项以上。
4.建设单位能够稳定支持省技术创新中心开展工作,为省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运行管理、科学研究、人才引进和培养、开放交流等方面提供必要的配套保障。拥有完善的科研基础设施,研发场地面积在1500㎡以上,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在2000万元以上,近2年研发经费投入每年不少于1000万元。
5.已有高水平科研成果产生并应用,具有相关领域核心技术知识产权。主持或承担2项以上行业标准制定。拥有2项及以上与研发方向相关的I类知识产权(包括发明专利、植物新品种、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国家新药、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利权等),或拥有12项及以上II类知识产权(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软件著作权等)。近3年内,科技成果转化数达到5项以上,累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5000万元以上。
6.地方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承诺给予支持且已有一定规模的前期投入。
(三)注意事项
1.为避免重复布局,不受理与获批建设省技术创新中心研究方向重复的建设申请。
2.联合申报省技术创新中心的,牵头申报单位人员在固定人员占比应超过1/2。
3.以企业为主体建设的配套投入资金与省财政资金比例不低于3:1,以非企业为主体建设的配套投入资金与省财政资金比例不低于1:1。
四、申报程序
(一)申报渠道。申报单位通过“云南省科技管理信息系统”(https://kjgl.kjt.gov.cn/egrantweb/)进行网上申报。使用项目负责人账号,通过“申报管理”—“项目申请”—“新增项目申请”—“科技人才与平台计划”—“技术创新中心专项”—“填写申请”,填报并提交相关材料。牵头申报单位对所提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新申报单位及人员系统注册流程详见云南省科技管理信息系统首页“通知公告”栏目“用户使用手册”。
(二)受理时间。申报单位申报截止时间为2025年6月25日18:00时,推荐单位推荐截止时间为2024年6月27日18:00时,逾期申报和推荐的,不纳入本次评审。
五、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4001616289。
省科学技术院高新技术中心:魏恒太,13508809561。
省科技厅平台处:阙建国,0871-63131003。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2025年5月19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