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邦晟新能源鄂城区长港镇8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现场,水面上一排排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水下则暗藏生机。该项目于半月前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目前运转正常。
这座投资4.5亿元的“阳光渔场”,通过“板上发电、板下养殖”的创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更以土地流转、产业融合的创新实践,勾勒出一幅“三产联动、村企共赢”的共富图景。
“项目不占用一分农业用地,却让水面资源焕发双重价值。”站在总控室屏幕前,鄂州市邦晟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汶芸指着实时跳动的发电数据介绍,项目总装机容量80兆瓦,年均发电量可达1.1亿千瓦时,按0.4元/千瓦时电费计算,年产值逾4000万元。通过智能监控系统,每块光伏板的发电效率、设备状态均实现云端可视化,电力经逆变器转换后直连国家电网,首笔电费将于6月底结算到账。
该项目是上市企业双杰集团配套产业,致力于打造鄂州最大规模光伏发电新能源发展项目,目前“光伏+”产生的“1+1>2”效应已延伸到渔光互补光伏电站,即通过在水面上方安装太阳能发电板,打造“上可发电、下可水产养殖”的集约发展模式。
“光伏板离水面2.5米,既能遮阳降温,又能满足机械化作业需求。”公司运维团队负责人表示,电站仅需10余名技术人员即可完成全域巡检。光伏阵列还可以为养鱼提供良好的遮挡作用,实现渔业养殖和光伏发电互融互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多赢。
项目落地过程中,一套“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成为破题关键。根据协议,企业按1050元/亩/年支付租金,其中1000元直补农户,50元为村级资金,村集体年增收8万元。
如今,光伏板下,一场生态养殖革命正在孕育。项目已与正大集团、新希望集团等龙头企业达成合作意向,7月将启动首批鳗鱼、小龙虾养殖。二期规划也已提上日程。企业计划年底启动周边区域开发项目,构建“光+渔+旅”产业集群,实现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