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8日,在上证指数高开高走带动下,A股光伏板块呈现出强势反弹的态势。当日,光伏设备指数单日涨幅达5.68%,多只光伏ETF涨幅超5%。
从盘面看,多晶硅与光伏玻璃是本轮上涨的主力,大全能源最高涨幅超过17%,通威、亚玛顿等纷纷涨停,另外,首航新能、亿晶光电、拓日新能等近十只个股收获涨停板。
值得注意的是,下午开盘后,多晶硅期货直线拉升,于13:35触及涨停,截至收盘封住涨停,成为了多晶硅期货上市交易以来的第二次涨停。记者发现,自6月25日多晶硅期货触底30400之后,多晶硅期货在半个月内累计上涨超过26%,尤其是进入7月以来,已经先后两次涨停。
此次大涨背后,是政策定调、行业自律以及需求催化等多重因素共同发力。
其一,政策层面,高层强势推动“反内卷”供给侧改革。
7月3日,工信部召开第十五次制造业企业座谈会,明确“依法治理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这一举措被市场视为光伏行业供给侧改革2.0启动的信号。
早在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就强调了“整治内卷式竞争”,将政策层级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据参会企业透露,国家部门已要求主要光伏企业上报成本价格,并警告“若继续低于成本价销售将面临重罚”,展现出空前的政策执行力度。
其二,行业自律,头部企业联合减产,厂商联合涨价。
市场消息称,有头部多晶硅企业通过行业自律协商集体减产,统一上调报价,主动实施联合限价以缓解成本负担和亏损压力,改变单边压价的采购格局。此外,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引导企业签署自愿控产公约,使得硅料、硅片环节开工率下降,缓解了供需失衡压力。
另外,光伏玻璃减产消息近期也一直在市场上流传,这引发了相关龙头近几日受到资金的热衷。
其三,海外市场需求短期回暖。
海外市场上,美国“大而美法案”取消新能源税收抵免的过渡期临近,引发当地电站抢装,有望刺激中国企业对美出口短期放量。另外,欧洲组件价格结束数月下跌首次反弹,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装机增速提升,缓解了出口压力。
对于目前的A股光伏板块,后市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短期来看,虽供给侧改革预期受到了市场热情,但产能出清仍仍未结束,高库存与弱需求矛盾未根本解决。中长期而言,布局下一代高效率技术的企业更易穿越周期,行业需要从“价格战”转向“技术差异化”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