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太阳能光伏资讯
太阳能光伏网

通州全区光伏装机容量达69.88万千瓦

推动“光储充”一体化绿色发展

7月1日,位于通州区五接镇的“国家级绿色工厂”江苏恒科新材料有限公司20兆瓦/40兆瓦时储能三期项目通过竣工验收并顺利并网,标志着该公司已建成南通地区最大的用户侧储能电站。目前,该企业储能容量达到60兆瓦/80兆瓦时,并通过60兆瓦负荷的“削峰填谷”,保障南通电网迎峰度夏安全供电。这是通州大力推进“光储充”一体化效应的一次成功探索。

近年来,通州积极响应节能减排号召,充分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推动绿色发展。西亭镇建成江苏首个高速公路近零碳服务区,通过实施“光储充”一体化项目,成功实现近零碳排放;江苏恒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建成南通最大的用户侧储能电站,仅2024年就为企业节约用电成本3000万元;今年,东社镇、兴仁镇“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正式纳入省光伏发电市场化并网实施项目,预计今年年底动工建设。

日前,通州通过国家屋顶分布式光伏发展示范县省级评估,全年新增光伏为主的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26.97万千瓦。截至目前,全区光伏装机容量达69.88万千瓦,在南通市县(市、区)中处于领先。

边坡采用光伏轻质组件

西亭打造江苏首个近零碳服务区

昨天,记者开车缓缓驶进锡通高速南通绕城段西亭服务区南区,眼前是一座崭新的新能源车充电车棚,棚内分布15个充电桩。棚顶和边坡上密布太阳能光伏板。

“这是江苏首个高速公路近零碳服务区,通过实施‘光储充’一体化项目,成功实现了近零碳排放。”国网南通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张立东介绍,服务区分南区、北区,总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布设约1.2万平方米的光伏板,总装机容量达1.2兆瓦。“这就相当于在这片土地上安装了约1.2万平方米的‘太阳能收集器’,光伏年发电量可达140万千瓦时,除满足服务区自身用电需求外,还可向沿线其他服务区和收费站提供绿电。”

值得一提的是,西亭服务区边坡采用光伏轻质组件,这在江苏是首例。“光伏轻质组件的重量仅为常规光伏板的1/3,具备韧性高、抗冲击性强的特点,使用在边坡上,可以减轻车辆经过时对光伏组件的损害,解决了高速公路特殊场景下的安装难题。”

为了确保用电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服务区还配置了2台总容量为200千瓦时的储能柜,如同两个巨大的“充电宝”,在光伏电力充足时储存能量,在光照不足或用电高峰时释放能量,保障服务区内照明、餐饮、充电等各类设施的正常运转。同时,服务区内还建设了28座充电桩,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便捷的充电服务。

除了“光储充”系统,西亭服务区还引入了先进的能源智慧管控平台,实时监测光伏发电、储能状态及用电负荷,动态调节能源分配,实现精准节能减碳。

五期光伏项目全部投运

恒科新材料构建“光储协同”智能电网

7月1日,走进江苏恒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在地面看不到的厂房屋顶,是一片光伏“海洋”,正充分吸收着夏日骄阳散发的能量。随着三期用户侧储能电站并网,恒科新材料储能总容量增至60兆瓦/120兆瓦时。

作为行业先锋,近年来,恒科新材料构建了“光储协同”智能微电网,在将光伏发电并入园区电网的同时,利用储能,配合电网辅助服务,收益可观。仅2024年,企业因采用光伏发电、峰谷电价差等形式节约用电成本近3000万元。

据了解,自2015年起,恒科新材料就积极探索光伏项目,充分利用厂区屋顶、车棚棚顶等空间安装光伏组件。截至目前,五期光伏项目全部投运,总装机容量达106兆瓦,可年发绿电约1.15亿千瓦*时,规模位于全省前列。

去年7月,公司二期20兆瓦/40兆瓦时储能项目竣工投运,标志着全市最大的用户侧储能电站建成。储能项目投运后,实现了与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联动,实现削峰填谷的目的,在光伏发电高峰时储存绿色电能,在电网用能高峰期时释放电能,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的新型绿色电力系统。“三期储能项目正巧赶在迎峰度夏前结束,在夏季用电高峰时期,有效保障了民生用电,缓解了电网压力。截至目前,公司储能总容量达到40兆瓦/80兆瓦时,每天充放的电量可达到16万千瓦*时。3期投入后,总容量达到60兆瓦/120兆瓦时,每天充放的电量可达到24万千瓦*时。”公司电仪部主任程绍山介绍,储能系统每小时可放电4万千瓦*时,“这对企业来说不算多,但足以满足上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

从充电到“反充电”

江苏首个农村“车网互动”智慧微电网投运

6月26日,走进位于东社镇杨港村的江苏首个农村“车网互动”智慧微电网投运现场,30千瓦车棚光伏发电装置正在高效运作,将太阳能持续转化为电能。充电区域内,多辆新能源电动汽车正在充电。

“在晴天光照充足的情况下,这里日均发电量可达150度。这些绿电直接供给充电桩使用,多余电能储存到储能柜中,在夜间或主网故障时释放,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南通智慧充电网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经理王立志表示,该站点的光伏发电不仅满足了自身用电需求,还可通过储能,向电网供电。

此处站点还隐藏着前沿的“V2G”技术,即Vehicle-to-Grid(车辆到电网)。通过实施该项目,新能源汽车成为“移动充电宝”,不仅能从电网获取电力,还能在用电高峰时反向输送电能,通过充电网对园区电动车进行海量聚合,对电网侧进行能源支撑,有助于维持电力稳定供应,提升供电的可靠性。王立志告诉记者:“我们将最大反向充电功率配置到160千瓦,一旦发生主网故障,可以在20毫秒内让光伏电和新能源‘反充电’直供用户。”

该项目还建成了“光—储—充—放—检”一体化充电站。“简单来说,该充电站不仅配备光伏发电、电池储能、V2G放电,充电桩还带有充检一体功能,充电时自动检测电池安全,一旦出现异常还能及时切断电源,实现整个充电过程可监视、可预警、可控制、可追溯,更能保障充电、用电安全。”

自5月初投运以来,该站点已累计服务150名车主、300车次,日均消纳光伏绿电120千瓦时,减少碳排放约5383千克。

最新相关

协鑫集成投资成立新能源科技公司

企查查APP显示,近日,广德鑫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韩春荣,注册资本为1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 新兴能源技术研发;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销售;机械电气设备销...

奥特维最新交流纪要

7月3日,奥特维(688516)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Q: 如何看待目前0BB的进展情况?A: 由于0BB工艺在降本增效方面的良好表现,公司的焊接+施胶方案具备较高的工艺成熟度已得到客户的认可。随着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