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太阳能光伏资讯
太阳能光伏网

新能源发电装机扩容 清洁能源渐成"主力军"

2025年盛夏,我国多地持续出现突破40摄氏度的高温天气,国家能源局近期公布,7月4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达到14.65亿千瓦,较6月底上升约2亿千瓦,创历史新高,较去年同期增长接近1.5亿千瓦。

在这场电力热潮中,一个结构性转变已经显现。根据国网能源研究院报告,2025年全国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将突破45%,清洁能源正从“补充电源”加速向“主力电源”转型。这场能源革命不仅重塑着电力系统的底层逻辑,更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

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

近期,国网能源研究院发布了《中国电力供需分析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描绘了2025年中国电力图景:在经济增长与能源转型的双重驱动下,全社会用电量预计突破10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报告》提出,到2025年底,全国总装机容量预计将达39.9亿千瓦,新能源装机占比突破45%,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装机占比持续攀升,成为电力系统中增长最快的板块。从技术角度看,风电最大单机容量、光伏晶硅电池转化效率均在技术驱动下逐年提升,储能技术的突破大幅提升了新能源消纳能力。

政策的支持也为新能源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2025年初发布的《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新能源项目(风电、太阳能发电,下同)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新能源项目可报量报价参与交易,也可接受市场形成的价格。业内普遍认为,该政策的出台为新能源项目收益保驾护航,繁荣了绿电交易市场。

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中国新能源装机占比的提升,是中国践行“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也是技术、政策、市场协同演进的成果。然而,挑战依然严峻,2025年夏季,华东、华中等区域电网仍面临电力供需紧张局面,未来,需通过构建“新能源+储能+数字化”新型电力系统,完善容量补偿机制,推动新能源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跃升”转型。

高温激增的用电负荷暴露了传统能源体系在极端气候下的脆弱性,而清洁能源的分布式、可再生特性则使其成为保障电力安全的关键。在浙江、江苏等用电紧张地区,清洁能源与需求侧响应的联动已催生“虚拟电厂+工业负荷聚合”等商业生态,形成“移峰填谷+储能顶峰”的多元化调节体系。

资本赋能加速新能源发电装机扩容

受下游市场需求的带动,电力企业也成为A股市场的活跃力量,电力央企通过分拆新能源业务独立上市,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资产负债率,同时利用资本市场融资支持装机目标实现,近期就有华电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登陆沪市主板。在再融资领域,2025年上半年有多家电力上市公司完成定向增发,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水电站等项目建设。

绿色债券、绿色电力ABS(资产支持证券)和REITs等融资工具在绿色电力领域作用日益凸显。绿色债券“专款专用”模式直接匹配绿色电力项目长期、大规模的资金需求。绿色电力ABS通过将风电场、光伏电站等资产的未来现金流剥离出来形成资产池,作为企业的还款来源,为中小企业拓宽了融资渠道。REITs允许绿色电力企业将基础设施资产打包,通过发行基金份额募集资金,从而盘活存量资产,释放被占压的资金。

巨丰投资首席投资顾问张翠霞对记者表示,除银行贷款、债券融资之外,电力企业,尤其是绿色电力企业有越来越丰富的融资渠道,不仅有助于企业拓宽资金来源,降低对单一融资渠道的依赖,还能形成“投资-运营-退出-再投资”的良性循环。

张翠霞认为,在全球能源转型与“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新能源发电装机扩容成为能源领域的关键任务。资本作为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正通过多种创新方式赋能新能源发电领域,加速其装机规模的扩张,推动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最新相关

重磅!国网、南网收到复函!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的复函发改体改〔2025〕915号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你公司报送的《关于报请批复国家电网、南方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