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山西省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实施细则》)正式落地,我省分布式光伏产业迎来了规范化、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这份历经多轮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形成的政策文件,既是对国家能源转型战略的积极响应,更是为山西光伏产业“量身定制”的行动指南,将为千家万户、千企百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绿色红利。
为何需要这份《实施细则》?
近年来,山西分布式光伏发展势头强劲:“十四五”以来装机规模翻倍增长,占全省光伏装机近三成;今年一季度发电量32亿度,占全省光伏发电量近三成。从农户屋顶的“阳光存折”到企业厂房的“绿色电站”,分布式光伏正成为助力低碳发展、带动民生增收的重要力量。
但快速发展中,电网消纳、管理规范等问题逐渐显现。此次《实施细则》的出台,正是立足山西实际,紧扣“用户侧开发、配电网接入、就近平衡调节”三大核心特征,细化分类管理、明确职责分工,让光伏发展既“放得开”又“管得好”。
细则里有哪些“干货”?
《实施细则》共七章48条,从备案到建设、从接入到运行,全流程为分布式光伏发展保驾护航。四类项目、三种模式:无论是农户的户用光伏,还是工商业企业的屋顶电站,都能找到清晰定位;全额上网、自发自用、余电上网三种模式,满足不同场景需求。权责清晰好办事:省能源局统筹行业管理,市县能源部门负责落地推进,电网企业保障接入消纳,监管部门全程护航公平公正,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好办事。全流程有规范:备案不设门槛、建设有技术标准、并网有明确时限、运行有安全要求,从项目启动到长期运维,每一步都有章可循。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细则充分结合山西特色,鼓励“光伏+交通”“光伏+建筑”“光储充一体化”等融合发展,既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又为产业创新开辟空间。对农户而言,屋顶光伏的合法权益更有保障;对企业来说,投资光伏的流程更清晰、收益更稳定。
政策红利如何落地?
《实施细则》的出台,凝聚了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智慧。从多次调研座谈到两轮公开征求意见,93条反馈意见被认真吸纳,最终形成的政策既坚守规范底线,又充满发展温度。无论是自然人还是企业,只要想参与光伏开发,都能在细则中找到支持政策和操作指南。
《实施细则》的落地,将让山西的阳光资源转化为更实在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为绿色低碳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期待更多家庭、更多企业拥抱光伏,共绘山西能源转型的“阳光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