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海油田首个钙钛矿组件组网微电网在采气二厂仙东8井成功落地。该零碳示范项目由油气工艺研究院牵头,采气二厂承建,深圳新能源研究院提供关键技术与设备支持,光伏总装机容量达101.8kWp,标志着青海油田在绿色低碳转型领域的又一技术突破。
“这种零碳供能新模式不仅是一次技术尝试,更是油田探索钙钛矿光伏电池应用的重要一步。”油气工艺研究院技术人员剡炜在项目投运现场介绍。目前,该项目集成单晶硅光伏组件72块,装机容量为51.4kW;钙钛矿光伏组件480块,装机容量为50.4kW。同时,该项目还搭配磷酸铁锂储能电池与柴油发电设备,构建的光储柴直流微电网能够高效利用高原光照资源,为偏远井场能源供应提供了新方案。
作为油田首个微电网的钙钛矿光伏组件,其技术优势成为项目核心亮点。“这款组件经国家光伏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认证,实验室稳态光电转换效率达27.32%,弱光响应速度比传统单晶硅组件快3倍,光谱吸收范围更广。”深圳新能源研究院智慧能源研发部技术人员彭翼、唐殷解释道。高原清晨、傍晚及阴雨天中的弱光环境,会导致传统单晶硅组件发电量骤降,难以支撑抽油机24小时运行,而钙钛矿组件能有效填补这一空白,解决了冬季极端天气场景中,储能余量有限、弱光等不利条件下全天候持续供电的难题。
项目投运后,井场能源供应结构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现在白天靠光伏、夜间用储能,柴油发电机只做应急备用,可再生能源使用占比90%,井场运行更环保也更经济。”采气二厂设备基建中心负责人梅雪峰算了一笔账,按系统25年使用寿命测算,年均发电量可达18.09万千瓦时,每年能减少柴油消耗36吨、减排二氧化碳113.22吨,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