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烈日灼灼。东至县的厂房屋顶、茶园、水面却因一片片深蓝色光伏板而焕发出别样生机——光伏板将阳光转化为清洁电力,成为当地企业和农户的“阳光存折”。今年上半年,全县光伏项目发电已达2.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7.66%。
在大渡口经开区的安徽省巨成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厂房屋顶,光伏板从老厂房延伸至新车间,宛如一片蓝色海洋。“像今天这样的好天气,光伏日发电量可达1.1万度,相当于一座‘小型电厂’,既省钱又环保!”7月14日,站在办公楼顶的公司总经理查岳寨指着四周的光伏板自豪地介绍。自2023年10月起,该公司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分三期投入530万元,建成总装机容量2.17兆瓦的光伏发电项目,于今年5月底全部并网发电。
“厂里每月用电超100万度,光伏能顶上20多万度,单是电费每月就省20多万元!”查岳寨算了笔账,“本钱明年底就能回笼,省下的钱正好投入研发,这投资划算!”而这份“阳光存折”带来的绿色收益同样亮眼。两年间,项目累计发电224万千瓦时,节约904.89吨标准煤。
无独有偶,东至县双江纺织有限公司的厂房也“戴”着一顶2.5兆瓦的“太阳帽”。“项目由国网安徽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池州分公司建设,我们用电直接享八折优惠,一年能省约30万元!”公司常务副总刘癸卯笑着说,“闲置屋顶装光伏,既遮阳又生钱,这笔账怎么算都值!”
走进龙泉镇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现场,1600亩青翠的茶园上,光伏板如“蓝海”般铺开,场面十分壮观。这是今年5月底并网的65兆瓦“茶光互补”项目。
“‘上发电、下种茶’,茶树生长的同时还能让村民多份租金收入——每亩地每年增收800元,每五年涨200元,直到1200元。这‘阳光收入’来得实在!”龙泉镇党委委员童琳说。该项目年均上网电量达8504.9万千瓦时,可满足约3.5万户家庭年用电需求,相当于每年节约2.57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7万吨,生态效益看得见、摸得着。
近年来,东至县紧抓国家“双碳”战略机遇,将光伏发电作为绿色转型的“金钥匙”,打造“光伏+农业”“光伏+渔业”“光伏+屋顶”等集中式及分布式光伏多元应用场景,让清洁能源真正成为驱动县域发展的“绿色引擎”。截至目前,全县光伏发电项目并网规模达552兆瓦,预估年光伏发电量超4.6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约13.5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