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太阳能光伏资讯
太阳能光伏网

黄梅全域联动 "秸"尽所能 力促生态经济双赢

田间地头,打包机将稻秸打成整齐的“豆腐块”;村组道路,宣传车循环播放禁烧政策;农户家中,镇村干部面对面讲解政策……深秋时节,黄梅县处处可见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的火热场景。

稻田里,秸秆打包机来回穿梭,将稻子收割后剩下的秸秆打包成一个个整齐的方捆,然后运往收储中心。在杉木乡,黄梅民情秸秆回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源珍指挥着秸秆回收作业:“我们是从10月5日开始收的,五天时间已经收了几百亩。现在每天能回收三四十吨秸秆,这些秸秆以每吨450元左右的价格销往黄梅周边县市的养殖场。”

曾经令农户们头疼的秸秆,如今变成了增收的“香饽饽”。

今年秋收以来,黄梅县构建了“党政同责、齐抓共管”的秸秆禁烧工作格局,通过全面部署、多元宣传、严密巡查与上门动员等多种举措,引导广大农户形成“不能烧、不敢烧、不想烧”的广泛共识。

黄梅县将秸秆禁烧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来抓,建立了三级责任体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闭环。分路镇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判部署,出台镇级秸秆禁燃处理办法,形成统一指挥、层层传导的工作格局。镇领导带头深入一线,既当指挥员,又当宣传员和巡查员。

在责任追究方面,濯港镇在重点工作推进会上强调,对后续发生的焚烧事件,从重从快处理。大河镇纪委成立专项督查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开展明察暗访,对巡查缺位、处置不力等问题实行“零容忍”。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矩阵,让秸秆禁烧政策在黄梅县家喻户晓。线下,各镇村通过“垸子夜话”、入户走访等形式,面对面讲解焚烧危害。孔垄镇悬挂横幅70余条、张贴宣传标语260余张、发放《致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2000余份。分路镇与种植大户逐一签订禁烧承诺书,从源头上筑牢思想防线。

线上,各乡镇利用微信公众号、村组微信群等平台,推送禁烧政策、法律法规及综合利用知识。宣传内容也更加注重贴近群众需求。在蔡山镇的“垸子夜话”上,面对村民“地里这么多秸秆往哪儿去”的疑惑,村干部当场回应:“大家放心,我们已经联系好农机合作社收购秸秆。只要提前预约,合作社就直接到田里完成打捆离田。这些秸秆能卖给养殖场做饲料,真正变废为宝。”

为落实源头管控,黄梅县各镇普遍实行“人防+技防”立体化巡查。分路镇构建“村级自查+片区联动+镇级督导”三级监管网络,实现巡查全天候、全覆盖。各村严格落实属地责任,组织干部在中午、傍晚等重点时段开展不间断巡查。

技术手段的应用大大提升了巡查效率。分路镇综合运用“蓝天卫士预警系统”与“无人机航拍”监控,实现对8.5公里沿江片区及万亩农田的重点监控与全域覆盖。五祖镇则依托“森林防火”视频监控平台对山区实行实时监测,形成“平台预警+现场处置”的快速响应机制。

在应急处理方面,分路镇组建三级应急处突队伍,确保火情早发现、早扑灭。村级应急小分队确保15分钟内抵达现场,片区机动队随时支援重点区域,镇级预备队全天候待命。

在严格管控的同时,黄梅县更加注重源头治理与科学疏导,积极拓展秸秆综合利用途径。秸秆综合利用在黄梅县已形成相当规模。据了解,目前该县共有25家秸秆收集离田主体,收集能力超18万吨。

利用模式也日趋多元。黄梅县形成了以能源化、饲料化利用为主,基料化、原料化为辅的利用格局。该县还建立了304个村级收集点,实行村级整体离田,有力控制了秸秆离田禁烧的源头。黄梅县还配备了47台套秸秆还田机械设备,确保即使在秸秆不易回收的田块也能进行粉碎回田,成为促进农作物生长的生态肥料。

五祖镇种植大户陈云勇的感受代表了许多农户的心声:“现在每天都能听到宣传车广播,村干部也常来讲解,我们都知道烧秸秆的危害了。”

秸秆禁烧工作和综合利用的“组合拳”正在黄梅县显现成效。不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秸秆更成为了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最新相关

权威人士: 确有光伏产能调控政策将出台

10月14日,记者从业内了解到,相关主管部门或将发布一份加强光伏产能调控的通知文件。针对传闻中相关政策的真实性以及是否确有调控政策将出台的情况,记者向一位行业权威人士进行了求证,该人士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