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太阳能光伏资讯
太阳能光伏网

中欧光伏角力握手言和助力行业全面反转

中欧贸易史上金额最大的贸易争端--欧盟对华光伏“双反”案,在旷日持久的谈判桌上终于迎来了峰回路转的一刻。7月27日,代表95家光伏企业参与谈判的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宣布,中国光伏产业与欧盟委员会就中国输欧光伏产品达成最终的价格承诺方案;这也意味着,中国将得以避免在8月6日起被征收47.6%的高额关税,多少光伏人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地。至此,这场举世瞩目的光伏角力以双方握手言和而尘埃落定,一度剑拔弩张的贸易战终究消弭于无形,也充分印证了商场上“合则两利”的那句老话。对于本已喜事连连的中国光伏业而言,这无疑是一份厚礼,海内外光伏概念股将有望迎来好戏连台的一周,行业的全面反转已经势不可挡。

中国保住在欧盟60%市场份额

虽然中方的声明中并未提及光伏出口价格和数量的承诺水平。但据媒体报道,此次中欧光伏价格承诺底线在0.57欧元/瓦,相对于当前市场价格仅提高了5%-10%左右,接近此前中方提出的0.55欧元/瓦,而欧方的最初要求为0.65欧元/瓦。这一价格水平处于欧洲本土组件厂商的成本线附近,期限可能是两年;而中国方面期望在2014年底前能彻底解决光伏反倾销的问题。

而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主任陈惠清则表示,虽然出口数量的配额如何在国内企业中分配还在研究阶段,但大多数企业对此是满意的。通过这样的贸易安排,企业能保持合理的出口份额。总体来说,中国还能保住在欧盟60%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价格必须要与配额挂钩,目前中国光伏产业仍然处于产能过剩的阶段,提高配额将有利于消化过剩产能。

可以预见,化解争端后,最直接利好的就是双方行业内的相关企业。根据欧盟委员会6月初发布的对华光伏反倾销初裁,从6月6日起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如果中欧双方未能在8月6日前达成妥协方案,届时反倾销税率将升至47.6%。所以,尽管0.57欧元/瓦的价格承诺底线对部分中国企业仍无法承受,但显然要比平均47.6%的高额惩罚性关税更容易接受。

其实这一结果对于大多数的欧盟光伏业者来说,同样是松了一口气。就在对华光伏产品征收临时反倾销税期间,欧洲最早的光伏企业之一格尔利歇尔太阳能公司已申请破产。欧洲光伏业界普遍认为,欧委会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征收临时反倾销税,导致欧洲光伏市场情况急剧恶化,是这家企业倒闭的直接诱因。欧盟曾经有业内人士测算,由于中国很多光伏企业都从欧洲进口原材料、部件、制造设备,即便欧盟的税率定在15%左右,欧洲相关产业链85%的业务都有可能随之流失,同样将落得损失惨重的境地。

这方面美国显然已经有了前车之鉴。去年起美国先后对中国光伏产品采取“双反”,结果虽然是救了少数光伏电池制造商,但却损害了众多光伏发电上下游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导致更多的就业问题,可谓是“按下葫芦浮起瓢”。说到底,全球化环境下打贸易战,从来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光伏产业无论是在欧美还是中国,涉及的就业人数和产值都十分可观,并且早已形成了“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利益共同体;合则两利,方是上策。

价格承诺利好大企业行业洗牌提速

在经历了产能过剩、贸易制裁、倒闭破产等漫长的“寒冬”之后,国内光伏业近期仿佛一夜入夏,利好纷至沓来。但行业的回暖,并不意味着所有企业都能平等共享这“盛夏的果实”。毕竟,在产能过剩没有根本改变的大背景下,中国光伏产业还将在较长一定时期内处于加速洗牌和行业调整阶段。就眼下来看,在“枪口一致对外”取得阶段性胜利后,一旦有了出口配额的限制,国内企业如何分享这为数不多的出口资源,势必将成为新的问题。

可以预见的是,企业为了争夺对欧盟的出口配额,一轮“内战”或将在所难免。结果很可能就是大企业得到绝大部分蛋糕,而没有参与调查的中小企业没有配额,即使有也是杯水车薪,最终将不得不拱手让出欧洲市场。究其原因,虽然中国光伏组件在欧盟的竞争力将整体受到一定程度削弱,但价格承诺方案本身也形成了一个新的门槛。显然大厂在消化成本方面的耐受力优势明显,预计对欧出货量降幅有限;而中小企业如果扛不住则只能黯然出局。

因此,中欧双方此次达成协议,对出口占比较大的光伏上市公司无疑是重大利好,客观上加速国内产业的洗牌进程。就股市来看,光伏概念股将成周一股市的主角,集体狂欢行情应无悬念。对于有意抄底的投资者而言,光伏板块内不少个股处在历史低位,此时或是较好的介入时机;鉴于行业拐点已经来临,对于优质公司建议中长线持有。

化茧成蝶中国光伏再出发

虽然“十二五”末的装机目标大幅上调75%至35GW,但内需显然无法完全消化中国现有的光伏产能,产能缩减、企业兼并、产业链条向下游延伸仍将是今后几年内中国光伏业的主基调。虽然中欧围绕光伏贸易展开的一轮博弈暂时偃旗息鼓,但企业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欧美接踵而至的“双反”大棒,无疑是给长期自我感觉良好的中国光伏业当头一记警钟。它提醒我们,核心技术和市场“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势必受制于人;而固步自封、偏居产业链的中低端势必没有出路;单纯靠堆砌产能、不计成本比拼低价的竞争注定还会引来海外市场的封杀。业界应化危为机,更加注重海内外市场的平衡,并逐步在自主创新等方面培育新优势,推动企业不断向附加值高的产业链条演进。

有分析人士预计,未来中国的光伏市场格局会是上游多晶硅企业数量大幅减少,形成5-6个多晶硅集团,中小企业基本淘汰;中游形成4-5个电池组件集团;而下游将有数量众多的光伏电站建设、设计和运营企业不断应运而生。这就意味着,当前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格局将发生根本改观,电站运营和一体化综合服务等设计、服务业会是将来中国光伏的主流业态。伴随这一转型,中国光伏的主打产品也将随之从目前的实物组件向无形的品牌、技术、配套服务等方面转变,在对外贸易中很难被抗拒或封杀。到那时,来自海外的“双反”噩梦或许才能真的离中国远去,光伏人担惊受怕的日子才能一去不返。

值得欣慰的是,纵观此次中欧光伏角力的始末,虽然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中国光伏业并未被吓倒,这件事反而在客观上为中国光伏产业拓展国内需求、开拓新兴市场提供了推动力。虽然如今中欧贸易上空总算云淡风轻,但一些中国光伏企业已经开始了产品结构调整和转型的步伐,决意彻底戒断“欧美依赖症”,把目光同时瞄向国内及其他新兴市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政策暖风频吹之下,中国光伏业新一轮化茧成蝶般的蜕变,或许已悄悄开始。

最新相关

HJT/叠层一周最新动态4.20-5.2

1、异质结新篇 76"领"世先 | 高效异质结760W+俱乐部第十一次圆桌会议圆满落幕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4月18日,中国光伏太阳能高效异质结760W+俱乐部第十一次圆桌会议在四川省成都市圆...

云南: 支持"高速+光伏"!

光伏头条(微信号: PV-2005)获悉,4月29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推动高速公路融合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试行)》的通知。文件提出,支持"高速+光伏"。支持高速公路经营单位牵头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