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2018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着重提到要推进贫困地区农网改造升级和能源扶贫。2018年计划下达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120亿元;下达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规模约1500万千瓦,惠及约200万建档立卡贫困户。
光伏扶贫是国务院扶贫办2015年确定实施的“十大精准扶贫工程”之一,利用贫困区当地资源优势,建设光伏电站,从所发电量的经济收益中支出一部份用来帮助贫困人口脱贫。
在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一批光伏企业投身于光伏扶贫事业,其中规模居于首位的协鑫新能源公司,可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近38000户。许多中国深度贫困村正发生着千百年来最大的变化,这个变化,感动着当下的中国。
沾“光”脱贫
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是革命老区县,也是国家级重点扶贫开发县,属典型的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以山地、丘陵为主,地表水十分缺乏,千百年来,这里的村民以旱作农业为生。由于土地贫瘠化程度深、面积大,导致土地利用率低,村民的贫困状态一直无法缓解。
2017年6月,一座100兆瓦光伏扶贫电站在汾西县和平镇和团柏乡建设完工,并于当日完成一次性并网。昔日寸草不生的黄土地上,如今披上了绿色能源的新装,在黄色大地的映衬下,排列整齐的深蓝色光伏组件熠熠生辉。
汾西100兆瓦光伏扶贫电站是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两部委发布的第一批光伏扶贫项目,由协鑫新能源开发并运营。该电站为汾西县5个镇、3个乡的36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每年3000元/户的政策性扶贫款。
同时,汾西协鑫电站根据当地村民的生活,采取“光伏+农业”的发展模式,一方面以租金的形式让农户直接受益,另一方面,村民还可以通过农业项目返租、劳动务工的方式获得收入。这些在扶贫款之外的增收,助力贫困地区更快地实现脱贫致富。
黄土地,享阳光;一手播种,一手收获……光伏与扶贫、农业有机融合,实现了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帮助了汾西县不少贫困户走上了脱贫路。
汾西县的光伏扶贫不是个案,在安徽金寨、宿州、山东菏泽郓城县、江苏阜宁、河南省三门峡等地,我们看到了张桂花等许多贫困村民洋溢着希望。
家住郓城县侯集村的贫困户张桂花,家里因病致贫,如今郓城鑫华光伏电站租赁了她家6亩土地,每年每亩地租金1200元。从2017年夏天开始,她在电站从事除草等较轻松的农活,到年底一算拿到了四、五千元的工资。再加上扶贫款各种补贴,算下来,老人一年收入过万。
据悉,菏泽市郓城鑫华光伏扶贫电站于2017年3月份并网发电,是山东省第一批国家级扶贫项目。目前已建成173座“三联动”大棚,保留了露天种植区,初步形成了“光伏+农业+扶贫”示范基地的规模。该电站每年可扶持贫困户约1600户,每户可获得每年3000元的光伏扶贫政策收入,帮助侯咽集镇近40%的贫困户和贫困人口脱贫。
“光伏扶贫是一条集产业扶贫、生态发展扶贫和清洁能源建设扶贫于一体的新路径。同一块土地、同一缕阳光,通过光伏产业与扶贫、农业紧密有机结合,可以实现‘一光多用、一地多产’,助力富民增收、乡村振兴。”协鑫新能源副总裁张耀邦介绍,“只要是土地、水面的自然条件允许,公司就会想尽办法在光伏扶贫项目中采用农光互补或渔光互补模式。我们希望给贫困地区带去的不仅是简单光伏发电产生的政策性扶贫款,更能带去农业新技术、农民新理念、农村新发展。”
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产业扶贫模式,过去几年光伏扶贫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扶贫效果。自2015年在全国8省48县启动试点以来,目前光伏扶贫已扩大到全国16省471个国家级贫困县,累计装机规模近700万千瓦,成为了产业脱贫的最有效途径。但要实现2020年全面脱贫的目标,2018年将是光伏扶贫攻坚克难的一年,需要更多有责任的企业共同推广完成。
据了解,协鑫新能源已建成及获得指标将于2018年6月30日前完成建设的光伏扶贫电站为1290MW,光伏扶贫电站规模居行业第一,20年内承诺的扶贫资金达20.7亿元。
不止是协鑫新能源,同为协鑫集团旗下的协鑫集成公司则以EPC业务致力于光伏扶贫事业。“守护好绿水青山,打造标杆惠民工程是我们承建光伏扶贫项目的初衷。”在完成金寨汇金100兆瓦光伏扶贫电站项目建设后,协鑫集成副总裁柴敬玉说,公司将在光伏扶贫及EPC领域持续发力,大力支持光伏精准扶贫,高质量完成光伏扶贫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