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市场所料,尽管李克强总理亲赴欧洲游说斡旋,欧盟对华光伏产品的反倾销初裁还是悍然落靴。不过,欧盟此番“创造性”地出台了分阶段征税方案,实质上给了中欧双方两个月的“缓冲期”。虽然火药味依然浓烈,但转寰的余地也仍然存在;最终是握手言和还是两败俱伤,我们仍需拭目以待。耐人寻味的是,欧盟反倾销落靴,反促成了中国光伏股的一轮集体狂欢。毕竟,利空出尽本身就是一大利好,加之国内市场扩容在即、而欧盟市场份额则持续萎缩;中国光伏业不但无惧欧盟“双反”,复苏或已初现端倪。
欧盟对华光伏征税终落靴
欧盟委员会宣布,欧盟将从6月6日起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如果双方未能在8月6日前达成妥协方案,届时反倾销税率将升至47.6%。至于为何出台这一分阶段征税方案,欧盟贸易委员德古赫特的解释是:为中欧提供一个以“友善的方式”解决光伏产品贸易争端的“机会窗口”,且先征收较低的关税有利于避免欧盟光伏产品进口市场受到“干扰”。
但笔者认为,这些理由大半是欧委会为自己找台阶的托词。欧委会暂时放弃其强硬态度,根本上源自得不到欧盟成员国和业界的广泛支持,底气不足。毕竟,18个成员国的反对无疑是沉重的一击,欧盟700多家光伏企业的高管也曾向德古赫特发去联名信表达强烈抗议。另一方面,这也得益于中国政府高层近期的频繁斡旋干预。李克强总理5月访问德国,成功将这个光伏案的始作俑者、“欧盟火车头”争取到中国一边,使得欧盟内部力量对比的天平开始倾向中国。日前,李克强同欧委会主席巴罗佐通电话,应该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犹记得5月份欧委会直接回绝了应邀谈判的中国机电商会提出的解决方案,对中方谈判工作组提出的问题也置之不理。如今的德古赫特却一改死硬派的嘴脸,称欧委会将随时准备与中国的光伏产品出口商和相关商会展开讨论,如果双方能够找到妥善解决方案,临时性关税将停止征收。
不过笔者相信,欧委会目前的“示好”绝非真心,只是暂时收敛锋芒而已。双方接下来的谈判,欧盟仍然会重提“价格承诺”,仍是逼迫中国企业提高其产品在欧洲的价格;而从此前欧委会“漫天要价”的做法来看,中欧双方此后的谈判进程将非常艰难。何况在反补贴环节,欧委会还没有吃到苦头,依然磨刀霍霍,摆在中国光伏面前的又一场战役即将打响。
中方反制“醉翁之意不在酒”
此前有业内人士认为,一旦初裁落地,中方将对欧盟采取反制措施,包括多晶硅、葡萄酒、汽车等可能都会被涉及,对欧盟的多晶硅“双反”会首当其冲。但从今天商务部的表态来看,中国反击的第一枪却瞄向了红酒。
之所以按下多晶硅不发而先拿红酒开刀,笔者认为,决策层主要是考虑到在欧盟内部“惩恶赏善”,进一步敲打那些在光伏议题上跟中国唱反调的国家,做到精准打击。中国当初祭起多晶硅“双反”,本是直指始作俑者德国;但如今德国已然高举反旗,站到中国一边。“识时务者为俊杰”,及时回头当可既往不咎,这时候再拿多晶硅当武器,就有些不合时宜了。同样,作为惩罚德国的另一利器,汽车肯定也曾是中国考虑过的选项,如今也可以暂且放下。现在欧盟内部在光伏议题上已经是泾渭分明,死心塌地对华搞“双反”的,其实也没几个了,首当其冲的就是法国和意大利。作为曾经与中国关系最好的西方国家,法国“站错队”无疑令中国恼火;葡萄酒“双反”的当头一棒砸向谁,也就不言自明了。
不过,虽然此举的确快意恩仇,但中国有句老话“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反制不是简单的报复,也要做到有理有据,不能授人以柄。对于外国的某个产品是否立案调查,还应在WTO规则的框架下,以国内产业是否受损来认定,而不是按国家关系的亲疏远近来排座次。更应看到,今日遭致外界“双反”横祸,欧美对华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固然难辞其咎,但根子还在于中国光伏业自身。光伏业的无序扩张、毫无底线的恶性价格战,最终没有给中国带来多少看得见的利益,反而使得企业和政府都不堪重负,更在全球范围内对整个产业造成了戕害。“吃一堑长一智”,这样的惨痛经历应足以令我们对海外市场过度集中、原材料与市场“两头在外”等一系列问题有更清醒的认识,并加快脚步调整发展模式进行自我救赎。中国的家电、钢铁、LED等很多产业同样面临着产能过剩、市场饱和、价格战加剧的情况;如何防患于未然,避免这些行业重蹈光伏的覆辙,更值得我们深思。
利空出尽是利好
欧盟对华光伏反倾销初裁甫出,A股光伏板块随即飙升,包括亿晶光电、海润光伏等一度逼近涨停,板块个股悉数翻红。而在海外中概光伏股方面,中电光伏、韩华新能源、尚德电力、赛维LDK、晶澳太阳能等亦全线飘红,一改前两周的颓势。
股谚有云“利空出尽便是利好”。其实,由于中欧光伏博弈旷日持久,“双反”对于中国光伏企业早已从当初的如临大敌到后来“狼来了”的呓语,相关利空已被市场层层消化。伴随欧盟内部博弈以及中欧贸易磋商的继续,未来终裁税率很有可能大幅降低甚至不排除取消可能。就目前初裁税率来看,短期光伏行业受压,实力不济的中小企业将被加速淘汰,但无碍优质公司的中长期发展;加之国内政策利好对冲及其他新兴市场快速发展,中国光伏业不会轻易被欧盟“双反”击垮。
何况就近期来看,国内光伏新政一系列实质性动作似已呼之欲出,从而推动国内光伏市场的启动。一方面,光伏分区域上网标杆电价或将参考目前风电的上网电价政策,实施长效的补贴机制;财政部近期开始对“金太阳”工程清算,对不合规的项目要求收回补贴资金,转向业主承担投资、后续实施度电补贴的机制。国内后续将有包括完善电价补贴、准入条件、可再生能源配额及优先上网管理办法、增值税优惠等扶持政策陆续出台。
值得注意的是,欧洲市场占全球的比重已经由去年的逾50%下降到今年的25%左右,欧洲市场对国内的影响已经渐弱。而国内市场今年有望占全球市场需求的1/3,供需格局逐步好转,日本等新兴市场崛起也将进一步瓜分需求份额。长期以来“欧盟独大”的市场格局已经渐行渐远,这也为中国光伏无惧欧盟“双反”奠定了基础、增添了底气。
种种迹象显示,中国光伏业的阶段性底部已经显现。继晶澳太阳能和英利开门红之后,最新公布的阿特斯太阳能一季报也报喜;而在A股32家光伏公司里,首季有15家实现盈利。笔者预计,今年下半年,行业回暖信号或将更加明显,光伏板块将重新具备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