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科学家成功创制极化激元晶体管
纳米尺度的光电融合是未来高性能信息器件的重要发展路线。如何在微纳甚至原子尺度对光进行精准操控是其中最关键的科学问题。记者从中科院获悉: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戴庆研究团队率先提出利用极化激元作为光电互联媒介的新思路,充分发挥它对光的高压缩和易调控优势,不仅有望实现高效光电互联,还可以提...
纳米尺度的光电融合是未来高性能信息器件的重要发展路线。如何在微纳甚至原子尺度对光进行精准操控是其中最关键的科学问题。记者从中科院获悉: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戴庆研究团队率先提出利用极化激元作为光电互联媒介的新思路,充分发挥它对光的高压缩和易调控优势,不仅有望实现高效光电互联,还可以提...
9月26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征集2022年度科技成果概念验证任务承接单位的通知》,启动2022年度科技成果概念验证任务承接单位征集工作。《通知》中提出了两项氢能领域的技术,分别是亚秒级超快响应的声表面波氢探测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催化剂制备及...
目前,钝化发射极和背面电池(PassivatedEmitter and Rear Cell,PERC) 技术已成为光伏行业中提升晶硅太阳电池转换效率的主流高效技术。PERC 技术是通过在硅片的背面增加一层钝化层( 氧化铝或氧化硅),对硅片起到钝化的作用,可有效提升少子寿命。为了防止钝化层被破坏,影响钝化效果,还会在钝化层外面再镀...
摘要: 随着晶体硅太阳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硅片的厚度不断降低,电池表面钝化对提高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表面钝化膜在晶体硅太阳电池中的应用,以及几种晶体硅电池表面钝化方法,包括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氢化非晶硅、热氧化法、原子层沉积法以及叠层钝化,并分别介绍了它...
太阳能电池片在自动化生产线生产过程中,自动传送是通过皮带传送硅片实现的,湿制程设备的加载、卸载端使用的是全自动硅片上料、下料机,它的下料端容易出现皮带传送印迹,即硅片被划伤沾染脏污,不仅降低了成品电池片的良率,且影响电池片的转换效率。调查研究下料机在运行过程中对硅片产生划伤脏污的主要...
太阳能因具备可再生、能量蕴含量高和安全等优点而被人们广泛关注,并逐渐成为重要的新能源之一[1]。而将太阳能应用到生活当中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光伏发电,过去10 年(2005~2015 年)里,全球太阳电池市场稳步增长,平均每年增长50% 左右[2]。硅晶片是光伏发电产业最重要的原材料[3]。通过增加硅片表面对光...
利用其内部开发的用于金刚线切割的金属辅助化学蚀刻(MACE)表面织构化工艺(黑硅),中国综合光伏制造商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公司开始首次批量生产p型多晶硅片。金属辅助化学蚀刻是在硅片表面制造各种纳米结构的相当简单的低成本方法,可用于控制形状和进行定位。无锡尚德公司表示,与附加直接表面织构化工艺...
俄罗斯国家研究型大学"莫斯科钢铁学院"的研究人员联合国外同行研发出石墨烯薄片表面纳米微孔成孔技术,使纳米微孔的孔径实现技术可控。此项技术的研发成功为石墨烯应用开辟了更广泛的前景。相应成果刊登在"Carbon"学术期刊上。研究人员首先理论研究了加速离子作用下石墨烯薄片表面纳米微孔成孔机理以...
一向依赖能源进口的摩洛哥,目前正在建设全球最大的光热发电综合体Noor系列电站。装机160MW的Noor1槽式电站已于今年2月份正式投运,而后续的Noor2和Noor3电站正在建设中,其装机规模之大也有望再度刷新槽式电站单机装机和塔式熔盐电站单机装机的新记录。人们对Noor系列电站完全建成后所能产生的巨大发电...
为了增加太阳能电池对入射光的吸收,采用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的方法使用SF6和O2已经成功生产出多晶黑硅。本实验研究对比了几个不同条件下消除黑硅缺陷的差异。消除黑硅表面缺陷可以减少表面积和刻蚀损伤降低表面复合。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光光度计和量子效应测试仪分别对黑硅的表面结构、反...
近年来,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极大地促进了光伏行业的发展。硅太阳能电池来源广泛,一直占据着太阳能电池市场的主导地位。降低成本和提高光电转换效率是太阳能电池研究的重点。薄膜太阳能电池是第二代太阳能电池,消耗原材料极少,通常厚度为1-2μm,但是硅对太阳光充分吸收的光学厚度为180μm,所以薄膜...
网友提问: 电站自11年运行至今,出现这种情况,没搞明白!还请各位师傅给予指点!网友解答: A: 与EVA胶膜的关系较大。EVA胶膜配方中包含交联剂,抗氧剂,偶联剂等助剂,其中交联剂一般采用过氧化物来引发EVA树脂的交联,由于过氧化物属于活性较高的引发剂,如果在经过层压后交联剂还有较多残留的话,将会对蜗牛...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石墨烯研究再获重要突破。信息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超导实验室石墨烯课题组的唐述杰等人,在国际上首次通过引入气态催化剂的方法成功实现石墨烯单晶在六角氮化硼表面的高取向快速生长,研究论文Silane-Catalyzed Fast Growth of Large Single-Crystalline Grap...
2月10日,国际期刊《纳米快报》(Nano Letters)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田明亮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合作完成的最新科研成果: 《铋单晶纳米线中表面超导电性研究》(Surface Superconductivity in Thin Cylindrical Bi Nanowire)。该工作通过对超细圆柱形铋单晶纳米...
据外媒报道,即使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太阳能电池板行业依然面临两个基础问题困扰,即生产成本高昂,且使用效率也不高。但现在科学家将希望寄托于名为钙钛矿的材料,利用其制作的高效喷雾可令任何物体表面变成廉价的太阳能电池。钙钛矿是一种类似水晶结构、有吸光特性的有机金属,主要成分为钛酯钙,这种成分...
近日,特变电工新能源公司参与制定的《太阳能电池用硅片表面粗糙度及切割线痕测试方法》国家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告2014年第19号文正式批准发布,标准编号为GB/T 30860-2014,实施日期为2015年4月1日。本标准规范提出了硅片表面粗糙度及切割线痕的干扰因素及主要测量步骤,并详细介绍了根据粗...
目前的太阳能电池面板大多非黑即灰,色彩单调,安装在建筑上将改变建筑的外观,在对个性化设计需求比较高的场合使用受到很大的局限(如利用太阳能自行供应电能的广告板等)。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光学及精密机械研究所新近研发出一种太阳能光伏电池板表面涂层技术,可以为太阳能光伏面板赋予各种不同的色彩,...
锐钛矿结构的二氧化钛(TiO2)表面催化活性和微观反应机理,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单分子科学研究团队揭示,论文发表在近日出版的《自然—通讯》上。二氧化钛作为一种氧化物半导体,是太阳能转化研究中的重要材料体系。其在有机太阳能电池制备、将太阳能转化为环保的化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