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化发射极和背面(PERC)技术正在成为太阳电池新一代的常规技术。制造工艺的成熟和较低的资本投入使PERC电池产能易于扩张,加上下游市场对高功率组件的需求,光伏行业积极扩张PERC电池产能。2017年全球太阳电池产能约125GW,其中PERC电池产能达35GW。2018年新建或升级的P型晶硅太阳电池产线,基本都将采用PERC技术。
与常规电池产线相比,PERC技术仅需增加背钝化和激光开槽工段,以及金属化工艺的适当配合,就能有效提升太阳电池转换效率。PERC技术使P型晶硅太阳电池的效率提升到以前无法想象的地步。晶科能源于2017年10月和2018年5月分别宣布了创纪录的多晶PERC电池和单晶PERC电池,效率分别达22.04%和23.95%。
PERC技术的优势还体现在与其他高效电池和组件技术兼容,持续提升效率和发电能力的潜力。通过与多主栅、选择性发射极和TOPCon等技术的叠加,PERC电池效率可以进一步提升;组合金刚线切割和黑硅技术,可以提高多晶电池性价比。而双面PERC电池在几乎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实现双面发电,在系统端实现10%-25%的发电增益,极大地增强了PERC技术的竞争力与未来发展潜力。
与此同时,PERC产线设备的持续完善和国产化,以及适用于PERC工艺的导电浆料和金属化技术的不断进步,也有利于PERC技术的推广应用,PERC单晶与多晶电池量产效率近期将普遍超过22%和21%。但PERC电池要保持竞争优势,仍然需要进一步提升转换效率,降低成本,提升良品率,并解决光致衰减(LID)问题。
由江苏微导黄金赞助的第四届PERC太阳电池与双面发电论坛将于2018年6月28-29日在江苏无锡召开。会议将探讨全球与中国光伏行业展望与PERC技术前景,多晶与单晶PERC电池的竞争力分析与市场份额,PERC电池产线优化与关键技术装备,双面PERC电池技术挑战、测试标准与背面发电优化,双面PERC电池组件实际发电投资回报,PERC电池LID机理与解决方案,PERC电池效率提升展望,PERC电池导电浆料与金属化工艺等。
来自通威、晶科、天合、阿特斯、协鑫集成、PV InfoLink、江苏微导、梅耶博格(Meyer Burger)、捷佳创、商先创(Centrotherm)、荣德、中科院微电子所、中科院电工所、国网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等的专家将参会并作精彩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