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名单中,万达王健林、娃哈哈宗庆后、腾讯马化腾、阿里巴巴马云等富豪均广为人知。不过,首次上榜的汉能控股集团(下称“汉能”)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李河君,了解的人并不多。
榜单显示,李河君净资产达到了665亿元,超过了马化腾、马云、杨惠妍等知名富豪,位列第四。然而,就在去年的榜单中,李河君还难觅踪影。
净资产疑云
据报道,从汉能的业务路径看,最大的产业就是光伏和水电。虽然有媒体也曾披露,汉能业务还遍及贸易、高端公务航空、教育及地产等,且总资产超过1000亿元,李河君的个人持股超97%,但水电业务是汉能的主要收入及现金流来源(收入或达20亿元),而这也是令其登上《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原因所在。
不过,接受记者采访的光伏业内诸多人士,对这位拥有两架湾流G550私人飞机、操着广东普通话的李河君,评价并不高。
资本运作秘诀
“李总让人感到佩服的一点是,他能把光伏做到现在这么大的规模。”一位离开汉能几个月的人士,觉得李河君本人确实很有能力。
但熟悉李河君资本运作的人都知道,他的诸多光伏项目都是绑着地方政府“一起长大”。
据前述路先生所知,李河君当初在山东禹城建光伏基地时,与当地政府有一个协议,需要政府方面帮忙担保并贷款8亿元,但汉能对禹城的实际投资并没有这么高,“大量贷款,可能都被汉能拿走了。”不过这种说法,尚未被汉能方面予以证实。
有媒体还称,汉能的海南项目不仅廉价拿地,且6亿元注册资本金中的一半,来自于海口市政府的无息借款。此外,当地政府还帮助汉能从海南省工信厅、海口农信社等争取到了5亿多元的贷款及扶植资金。
李河君往往会对地方官员“勾勒”自己庞大的薄膜光伏计划,如终极目标达到10G瓦,短期目标——2012年为3G瓦,“灭了英利”(国内最大的光伏企业之一)、“成为中国最大薄膜制造商”都出自他之口。
殊不知,薄膜电池在近几年中的竞争力,已随着晶体硅电池的成本下降、电价补贴等原因,而在业界几乎被看作“明日黄花”。在国际光伏企业中,也只有美国的第一太阳能这一家薄膜公司,还算活得较洒脱。
有光伏人士告诉记者,李河君一开始瞄准的非晶薄膜电池技术,由于发电效率低于晶体硅电池而失去了优势。此后,他及其团队可能也看出了问题,先后收购了德国Solibro、美国Miasloe等企业,加强自己在CIGS薄膜电池业务上的优势,这条坎坷不已的道路是否会顺利,仍难下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