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太阳能光伏资讯
太阳能光伏网

什么样的产业政策才是我们需要的?

刚刚过去的九月,一场围绕产业政策的“学术讨论”稍显意外地成为社会焦点。许多以往并不关心经济政策的人士也纷纷加入战团,选边加入讨论。

张维迎和林毅夫的观点交锋,缘起于几年前经济学家杨小凯追思会上引发的讨论。目前来看,讨论已远超产业政策本身,更是一种对政府该不该干预市场、如何干预市场的观念之争。

把这种公共议题摆上台面很有必要。在寻找中国经济新动力、探索保持产业竞争力的关键窗口期,需要人们由产业政策的梳理来从不同角度审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不过,当有人以此争论“事关中国未来走向”加以诠释的时候,我还是感到了一丝不安。

产业政策,指政府对特定产业所采取的政策干预。这种干预,一般以特定的行政与监管方式出现,而我们所熟悉的各种形式的补贴更是产业政策一种典型特征。

实际上,各市场主体对“产业政策”都怀有一种复杂的情感。远的不说,仅在过去几年里,包括有稀土、光伏产业、新能源汽车等等,都因产业政策的直接干预而让行业发展曲线变化巨大。一言以蔽之,产业政策之于产业的“助涨助跌”感挥之不去。

就中国目前经济发展阶段而言,产业政策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我看来,过去多年中,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更多依靠的是市场开放,市场主体的多元化使竞争力大幅度提升,同时促进了企业的各种创新动力。而因为产业政策实施不当引发的资源浪费和竞争机制扭曲案例却俯拾即是。

因此,确实需要各方坐下来认真检视产业政策的得失,讨论其应以何面目和形式出现、实施乃至退出。

然而,一个奇怪的现象是,在这场交锋中鲜有国内主流经济学家发声——尽管对这种“学术话题”最有发言权和评价能力的正是这些专业同行。

从他们的“审慎态度”亦可感知,就事论事的讨论并不充分。我们看到的讨论很多情况下被蒙上一层奇怪的色彩,它似乎超越了理论,成为两种观念的博弈。而纵观舆论,对此问题的反馈更以两位学者平素所持价值倾向为依据,对学术分歧进行了某种刻意夸大。这都不是对产业政策之于中国经济影响的严肃讨论。

这种情形,对解决中国经济当下乃至未来的严峻问题没有好处,也会让人们陷入认识分裂的怪圈。

是的,没有人否认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能够起到的积极作用,不少“后发”经济体的历史经验给了我们许多例证。但同样,过分强调产业政策的重要性,强调政府而非企业主体在推动创新方面的巨大能力也不具有说服力。

因此,我们期待更多专业的声音,对产业政策的得失进行货真价实的评价分析,期待更多不以攸关利益为背景的真诚讨论。唯有此,才是学界之幸,中国经济之幸。

最新相关

大型能源国企董事长辞职!

1月4日,陕西能源发布公告称,董事会近日收到赵军先生的书面辞职报告。赵军先生因已到法定退休年龄,辞去公司第二届董事会董事、董事长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职务。辞职后,赵军先生将不在公...

如何解决不上网光伏项目余电问题

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正逐步成为推动绿色能源革命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分布式光伏发电领域,"自发自用,余电不上网"模式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然而,对于这一模式中的余电问...

晶科能源竞争优势在哪里?

作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制造商,6年出货量全球第一,市占率约20%,截止到2024年底,累计出货超过300GW,产品销往190多个国家。在彭博新能源财经(BloombergNEF,简称BNEF)最新发布的《2024年光伏组件...

为什么高电价下TOPCon能发更多电?

在新电价市场机制下,光伏电站盈利逻辑将发生如何变化?对于组件产品的特性又提出什么新要求?国家发改委颁布的《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该文件提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