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太阳能光伏资讯
太阳能光伏网

什么样的产业政策才是我们需要的?

刚刚过去的九月,一场围绕产业政策的“学术讨论”稍显意外地成为社会焦点。许多以往并不关心经济政策的人士也纷纷加入战团,选边加入讨论。

张维迎和林毅夫的观点交锋,缘起于几年前经济学家杨小凯追思会上引发的讨论。目前来看,讨论已远超产业政策本身,更是一种对政府该不该干预市场、如何干预市场的观念之争。

把这种公共议题摆上台面很有必要。在寻找中国经济新动力、探索保持产业竞争力的关键窗口期,需要人们由产业政策的梳理来从不同角度审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不过,当有人以此争论“事关中国未来走向”加以诠释的时候,我还是感到了一丝不安。

产业政策,指政府对特定产业所采取的政策干预。这种干预,一般以特定的行政与监管方式出现,而我们所熟悉的各种形式的补贴更是产业政策一种典型特征。

实际上,各市场主体对“产业政策”都怀有一种复杂的情感。远的不说,仅在过去几年里,包括有稀土、光伏产业、新能源汽车等等,都因产业政策的直接干预而让行业发展曲线变化巨大。一言以蔽之,产业政策之于产业的“助涨助跌”感挥之不去。

就中国目前经济发展阶段而言,产业政策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我看来,过去多年中,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更多依靠的是市场开放,市场主体的多元化使竞争力大幅度提升,同时促进了企业的各种创新动力。而因为产业政策实施不当引发的资源浪费和竞争机制扭曲案例却俯拾即是。

因此,确实需要各方坐下来认真检视产业政策的得失,讨论其应以何面目和形式出现、实施乃至退出。

然而,一个奇怪的现象是,在这场交锋中鲜有国内主流经济学家发声——尽管对这种“学术话题”最有发言权和评价能力的正是这些专业同行。

从他们的“审慎态度”亦可感知,就事论事的讨论并不充分。我们看到的讨论很多情况下被蒙上一层奇怪的色彩,它似乎超越了理论,成为两种观念的博弈。而纵观舆论,对此问题的反馈更以两位学者平素所持价值倾向为依据,对学术分歧进行了某种刻意夸大。这都不是对产业政策之于中国经济影响的严肃讨论。

这种情形,对解决中国经济当下乃至未来的严峻问题没有好处,也会让人们陷入认识分裂的怪圈。

是的,没有人否认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能够起到的积极作用,不少“后发”经济体的历史经验给了我们许多例证。但同样,过分强调产业政策的重要性,强调政府而非企业主体在推动创新方面的巨大能力也不具有说服力。

因此,我们期待更多专业的声音,对产业政策的得失进行货真价实的评价分析,期待更多不以攸关利益为背景的真诚讨论。唯有此,才是学界之幸,中国经济之幸。

最新相关
中国光伏的"摩根时刻": 巨头时代降临

中国光伏的"摩根时刻": 巨头时代降临

如今的中国光伏产业像极了19世纪末的美国钢铁产业,如果这一步走对了,未来将是一片坦途。美国钢铁产业的"摩根时刻"1640年,美国第一家炼铁厂"萨吉斯铁工厂"在马萨诸塞州建立,成为了美洲殖民地工...

全球光伏或迎来理性发展期

全球光伏或迎来理性发展期

全球光伏产业正从高速增长阶段迈向理性发展阶段。日前,国际能源署将2025年至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预测下调5%。这一调整意味着,未来5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总量约为3.68太瓦,虽仍占同...

破解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瓶颈

新型储能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要素,也是培育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日前联合印发的《新型储能...

远景储能田庆军: 电站盈利拐点已至

远景储能田庆军: 电站盈利拐点已至

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支撑,储能行业的发展走向始终备受关注。近日,远景高级副总裁、远景储能总裁田庆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结合自身通信与能源行业的多年积累,从行业现状、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