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太阳能光伏资讯
太阳能光伏网

背靠招商局的联合光伏出手海润光伏请来白衣骑士

在中国光伏界具有“影帝”大名的海润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润光伏,)正在上演一部大片,这次它请来了联合光伏。

图片来源:华盖创意

海润光伏5月13日晚间发布公告称,与联合光伏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联合光伏,)合作,双方拟签署光伏电站合作协议,交易总价暂估约88亿元,共同开发93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受该消息提振,此前停牌两日的海润光伏于今天复牌后即现一字涨停。

在这一次与海润光伏的合作中,拥有大量现金流的联合光伏成了金主。

公告显示,在协议签署生效后的三个工作日内,联合光伏向海润光伏支付总计1.5亿港元(约合1.2亿元人民币)作为项目收购预付款。

联合光伏同意向海润光伏发行价值10亿港元(约合8亿元人民币)的可转换债券(CB),后者向前者转让合作标的公司10%股权,或者将合作标的公司的部分股权质押给联合光伏,作为履行协议项下合作标的公司股权转让担保。

毫无疑问,如果本次电站项目转让最终能够顺利完成,这对正在亏损泥淖中苦苦挣扎的海润光伏不啻为极大利好。

及时的输血或将让海润光伏摆脱困境,同时也极大地推动其将战略重心向下游光伏电站业务前进。

海润光伏在2014年亏损近9.5亿元。从赢利到突然间的巨亏、核心高管接二连三地离职、包括创始人杨怀进等在内的主要股东被公开谴责,祸事连连的海润光伏已成为中国光伏业及投资界的“坏孩子”,屡屡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由于此前两个财年连续亏损,海润光伏“披星戴帽”为“*ST海润”。

尽快找到利润摆脱财务困境成为海润光伏眼下最重要的任务。就在此次复牌前,海润光伏宣布以3.56亿元的价格,转让持有的内蒙科左中旗欣盛光电有限公司90%股权。接手方为上市公司江苏旷达全资子公司江苏旷达电力投资有限公司。看似海润光伏将有巨额资金入账,但其实其中的大部分还将投给标的公司。

与此前自我救赎策略的小打小闹不同,为海润光伏提供近百亿元弹药的联合光伏颇有来头。

作为大型央企“招商局兵团”的一员,联合光伏拥有强大的股东背景,其第一、二大股东分别是招商新能源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占股24.09%,以及中小板上市公司中利科技,持股6.33%,享有招商局相关光伏资源的独家开发权。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联合光伏已吸引各路资本大鳄纷纷追随,东方资产、复星国际、平安保险、招商基金、中国华融及闪现阿里身影的拔萃资本等,先后与其签署发行总计逾27亿港元(约合21.59亿元人民币)可换股债券的协议。一连串的豪门结亲使联合光伏快速成为闻名海内外的光伏业新星。

海润光伏却是另一番景象。自四年前借壳上市以来,海润光伏风波不断。年初上演的“高送转”闹剧愈演愈烈,海润光伏因涉嫌内幕交易、暗推股价为股东减持套利被证监会介入调查。

令外界疑惑的是,上述看似招招致命的多重打击之下,海润光伏依然在大力扩张,从山西、山东、江苏、内蒙古、云南、陕西等国内区域,再到印度、新加坡、毛里求斯,其频频落子布局伺机东山再起。

请联合光伏出手援救,海润光伏在充满了无奈之余也彰显出一丝精明。

江苏光伏业一位专业人士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联合光伏具有丰富的战略合作资源,已与国电集团等多家央企及行业领军企业联合成立了一个光伏生意“朋友圈”——“光伏绿色生态合作组织”(PGO),联合光伏负责电站开发建设,国开行和招商局旗下产业资本负责资金支持,公司负责投资收购和最终运营。

最让海润光伏动心的是联合光伏独特的收购模式。联合光伏只收购已经并网的光伏电站,并且对已收购电站项目的内部回报率要求为9%,为市场水平8%-12%的低限。联合光伏计划,在2018年底之前欲实现5GW累计装机目标。

联合光伏更让民企看中的是其低成本、多渠道的资金来源。联合光伏在积极探索各种融资渠道降低资金成本,包括众筹、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并向一批知名投资机构发行可换股债券,包括招商基金、东方国际、复星国际、拔萃投资,CB利率7%-8%,包含强制转股协议,未来公司有可能获得世界银行的更低成本贷款。

对于麻烦缠身的海润光伏而言,联合光伏自然是心中的“白衣骑士”。问题是,联合光伏愿意吗?

最新相关

江山控股: 2025年中期亏损1187.4万元

江山控股(00295)9月18日披露2025年中期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1亿元,同比下降29.73%;归母净利润亏损1187.4万元,上年同期亏损1.64亿元;据报告显示,江山控股基本每股收益为-0.000...

光伏业反内卷向外延才能赢未来

全球能源转型浪潮中,光伏作为绿色能源的主力军,承载着人类对可持续未来的厚望。中国光伏更凭借强大的制造能力和技术优势,一路披荆斩棘,在国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但受同质化产能集中释放、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