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土地廣袤,礦產豐富,日照充足,為光伏電站建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目前行業的暫時低迷恰恰為呼和浩特乃至內蒙古光伏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近日,來自國內外的200多名業界精英聚首2013中國*呼和浩特第五屆光伏產業大會,一致看好呼市的光伏產業發展前景。
盡管我國光伏產業目前正面臨著產品價格和運營壓力的雙重挑戰,但從長遠來看,作為綠色的可再生能源,其前景非常廣闊,市場巨大。
正是看到了這一點,今年,呼市抓住全國光伏產業重新洗牌的戰略機遇,把發展以光伏產業為代表的清潔能源作為貫徹落實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的重要抓手,利用太陽能、硅礦資源及電力、政策等優勢,大力發展光伏產業,延伸產業鏈條,著力打造全國光伏產業示范基地。
呼和浩特市委於今年4月專門召開了光伏產業發展專題會議,把光伏產業作為全市的主導產業來抓,打造成首府的優勢特色產業。同時,成立了市長親自挂帥的專項推進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產業發展,並推出以資源配置促進產業整合、升級的一攬子優惠政策。
為了進一步壯大產業規模,加快產業聚集,呼市著力推進光伏產業園建設。目前,在沙爾沁工業新區內,新規劃的總面積為25平方公裡的光伏產業園正在進行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其中總投資210億元的晟納吉3GW光伏產業鏈生產基地項目已開工。金橋開發區內規劃了10平方公裡的光伏產業園,打造以多晶硅、單晶硅、太陽能電池、太陽能組件、系統集成、光伏電站為主線的太陽能光伏產業鏈,建設配套產品的制造基地,未來將實現產值1000億元。
呼市光伏產業園的建設受到了區內外資本的關注。今年,晶環藍寶石、華夏聚光等項目相繼在呼市投資建設。在4月19日江蘇省常州市舉辦的2013呼和浩特光伏產業推介會上,杭州賽昂電力有限公司、常州摩諾克裡斯有限公司、雲南裕昆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3家企業與呼市政府初步達成了投資意向。
不僅如此,呼市大力延伸光伏產業鏈條。隨著內蒙古神舟硅業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神舟光伏電力有限公司、中環電子信息集團、內蒙古日月太陽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等一批業界領軍企業相繼入駐,多晶硅、單晶硅、太陽能電池片產能逐步擴大。目前,全市多晶硅、單晶硅產能超過1萬噸,光伏發電裝機容量超過50兆瓦,在建裝機容量超過170兆瓦,形成了多晶硅、單晶硅棒、切片、太陽能電池、光伏應用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技術工藝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同時,太陽能光伏農業也在興起。去年,內蒙古山路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在如意南區開工建設的日光溫室太陽能發電示范項目和光伏林業示范項目,規劃裝機容量達40兆瓦。今年4月,內蒙古最大的紫花苜蓿種植基地又在土左旗大岱區域服務中心開工建設,採取光伏產業與苜蓿種植相結合的辦法,光伏產業已逐漸與現代種植業有機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