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获悉,华东某光伏大省数地市电网公司下达了内部通知,因调峰问题,暂停新增工商业分布式与地面光伏电站备案。在2019年光伏竞价规模确定之后,该省的火电调峰几乎到达了极限。
自从西部地区频发限电之后,光伏装机的重点便转移至中东部的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等地区。这些地区工商业发达,用电负荷大,天然具备消纳光伏电力的潜力。然而,几年之后,全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规模TOP 5的省份分别为山东、江苏、河北、浙江以及安徽。新疆、宁夏、青海等曾经的光伏“大省”已被远远抛在后面。从上表可以看出,截止2019年第一季度,上述六个中东部省份的光伏装机规模已占全国总装机的40%左右。
在全国电力需求增长缓慢的情况下,“猛增”的新能源装机正给电网的消纳与调峰带来了严峻的考验。近几年,包括山东在内的中东部省份也陆续出台了电力辅助服务市场运营规则,试图通过市场机制对火电的调峰进行补偿,所有的光伏企业、核电,火电企业都要对参与实施的调峰企业进行补偿。这也从侧面反应出,当前电网的基础建设与新能源规模快速增长所带来的矛盾。
目前电网就像个一个大水池,一边出水,一边输水。在出水量增长缓慢的情况下,如果输水量增加太大,水就会从池子里溢出来。那么,水池的管理员就势必要限制入水口的水量。
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在出水口的水量无法大幅增加的前提下,一方面在旁边挖个小蓄水池,暂时多的水可以先存起来,出水口的量大了以后再使用小蓄水池的水;另一方面可以把不同(省市地区)的水池连起来,多余的水输送隔壁的水池中,增加省间调度,以保持水面平衡。
事实上,以上的情况在国家政策指导中早已启动了试点运行。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以及跨区、跨省的现货交易等方式,通过跨省的模式试图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新能源的接纳。目前,国网公司已经建设了跨省区的现货交易平台,为新能源的消纳提供了参考。
从十年前的高度电成本,到五年前的西部限电,到近年来土地成本增加以及补贴拖欠,再到如今的电网消纳空间,新能源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会遇到不同的矛盾。当下,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技术、模式创新输出对电网友好的新能源电力,所以,从角色扮演上看,电网应该是新能源发展必须去考虑的环节,而不是附加的服务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