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对能源行业在2021年及“十四五”时期的重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关键词贯穿始终。光伏作为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实现的重要驱动力量之一,两会期间被频繁提及,相关行业利好消息更是频频出现。
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章建华:
将制定更积极新能源发展目标
两会期间,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章建华接受《中国电力报》记者专访,对全国两会上能源领域的“高频词”予以回应。
他表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出了明确的时间表。国家能源局着眼保障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两大目标任务,锚定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25%和风电光伏装机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重点采取四方面举措,加快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一是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制定更加积极的新能源发展目标,推进陆上风电和光伏发电全面实现平价无补贴上网;因地制宜开发水电;在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加快推进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等调节性电源建设,进一步优化完善电网建设,推动电网智慧化升级,大力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提高电力系统灵活调节水平。
二是着力升级能源消费方式。坚持和完善能耗“双控”制度;强化全社会节能,加快推进低碳技术应用,提高重点行业和领域能源利用效率;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部门和行业电能替代,提升全社会电气化水平。
三是出台推动能源领域碳达峰相关政策。围绕能源领域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路径,研究制定能源领域落实举措,围绕促进能源低碳智慧转型、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新一代电力系统建设、新型储能发展等重点任务出台配套政策。
四是指导地方开展碳减排工作。按照“十四五”规划工作部署,指导地方编制好能源规划,推动地方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能源消费总量等指标与国家目标衔接一致,压实地方碳减排责任,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碳达峰。
发改委:扩大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
推进清洁能源增长消纳和储能发展!
3月8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介绍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会上,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表示,加强生态环保,有利于打造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点。要以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契机,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202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已经达到了9.34亿千瓦,要进一步扩大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推进清洁能源增长消纳和储能协调有序发展,培育壮大规模达数万亿元的节能环保产业,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实现单位GDP能耗降低3%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的目标。
财政部:2021年财政预算草案出炉
明确支持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展!
财政部3月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关于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
《报告》中明确,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一步支持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和非常规天然气开采利用,增加可再生、清洁能源供给。
生态环境部黄润秋:
确保今年6月底前全国碳市场启动上线交易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近日赴湖北省、上海市调研碳市场建设工作时表示,全国碳市场建设已到了最关键阶段,要倒排工期,全面开展对接测试,尽早实现系统运行,确保今年6月底前启动上线交易。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早在2017年12月,国家发改委与9省市政府签署了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建设及运维工作的合作协议,明确由上海市牵头承担全国碳交易系统建设,目前各项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开展中。
各省的碳达峰雄心与行动
8省提出要率先实现碳达峰。据不完全统计,北京、上海、天津、江苏、福建等20个省(市)明确提出要研究、编制碳达峰行动方案,上海、广东、浙江、江苏、海南、青海、天津、福建等8省(市)提出要率先实现碳达峰,或推动部分城市、部分行业率先实现碳达峰。
20省编制碳达峰行动方案。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二氧化碳排放量急剧上升。自2012年以来,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增速放缓,2005年至2019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48.1%。但实现碳达峰的压力依然非常艰巨。据不完全统计,在2021年省级两会中,北京、上海、天津、江苏、福建等20个省(直辖市)明确提出要研究、编制本省份的碳达峰行动方案。
全国人大代表姜希猛:
建设1万个10千瓦光伏村镇,发展普惠式光伏
全国人大代表、乐山太阳能研究院院长姜希猛在接受中国电力报采访时表示,今年带来了34个建议,其中与能源相关的有27个,最多的是关于光伏,包括:关于建设1万个10千瓦光伏村镇,发展普惠式光伏,助力乡村振兴;开展中国2060年碳中和下光伏发展情景研究;加快推动光伏等新能源基础设施与人工智能融合创新;建设漂浮式光伏电站,减少光伏电站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开展路测光伏政策研究,制订有关路测光伏的政策;关于采集扶贫光伏电站土地性质和生态数据,纳入自然资源资产评估;实施净计量政策,加速光伏发展;发起与欧洲各国开展人均一千瓦光伏竞赛;与欧洲方面合作开展光伏电站全生命周期生态足迹评估规范。
其他能源方面的建议还有:建立可再生能源与生态保护协调规划管理体系、关于我国新能源产业融资创新、关于建立核电退役管理制度、公示退役资金来源方案等。
全国政协委员张明森:
鼓励高电耗企业自建光伏发电站风电场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化工研究院首席专家张明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一方面要逐步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费量,另一方面要切实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消费占比。他建议,制定相关鼓励政策,推动高耗电企业自建光伏发电站和风电场,通过增加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实现降碳目标。
张明森指出,现在很多的技术性障碍、政策性障碍限制了光伏风电发展。比如光伏、风电的发电成本依旧高于煤电;发的电品质差,功率不稳定,影响电网的稳定;用电部门不愿意接收等等。国家一方面花费巨大投资及补贴建设伏发电站和风电场,另一方面这些绿色电能又被大量弃用。
“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技术上的进一步发展,进一步降低发电成本以外,国家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理顺政策,鼓励有关企业接收消纳这些品质较差的光伏和风电。”张明森表示。
张明森建议,国家要研究制定相应政策,对于通过自建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作为企业主要电源的,以及自建光伏、风电并就地转化成氢气自用或外送的,可以适度放宽其准入门槛,并给予一定的税收及政策优惠。如果是就地自产自用或是发电场与耗电装置之间不超过一定距离的,还可以允许自建自营自发电场到用电生产装置之间的专用输电网。通过这些措施,推动这些高能耗、电耗企业率先使用可再生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