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硅业分会:多晶硅价格仍缓跌;三峡能源陕西铜川光伏项目入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实践行动优秀案例;曹仁贤:中国光伏产业已基本满足全球供应链;通威牵头的中国首个碳中和团体标准诞生;阳光电源市值2010亿;海润光伏破产清算;中能建1.2GW组件、逆变器集采公示……
行业动态
01
硅业分会:多晶硅价格仍缓跌
根据硅业分会消息,本周多晶硅价格延续缓跌下行走势,其中单晶复投料、单晶致密料、单晶菜花料成交均价跌幅都在1%左右。本周一线大厂的复投料订单主流成交价在21万元/吨左右,其他企业主流成交价在20-20.5万元/吨,最高价差达到1.1万元/吨。
02
三峡能源陕西铜川光伏项目入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实践行动优秀案例
近日,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官网公布了第二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实践行动优秀案例评选结果,三峡能源陕西铜川国家级光伏发电技术领跑基地“光伏+”黄土高原生态修复工程成功入选,受到联合国认可并向世界推广。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官网在发布的案例中指出:“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文化摇篮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黄土高原生态系统的恢复,该项目对促进黄土高原的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同时创造大量就业岗位,促进当地群众脱贫增收。此外,该项目最具推广意义的创新之举是通过在温室中建立数字化设施农业系统,初步实现‘光伏+’物联网原型。”
03
曹仁贤:中国光伏产业已基本满足全球供应链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理事长曹仁贤在7月21日召开的2021年光伏产业链供应论坛上表示,近年来,中国光伏产业目前已经形成了从高层硅材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光伏制造设备到系统集成和应用,形成最完善的光伏产业。中国的产业已基本满足全球供应链,中国大陆生产的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在全球的占比分配率分别为76%、96%、83%和70%。在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的环节,中国企业位列世界产量排名前十名。
04
通威牵头的中国首个碳中和团体标准诞生!
7月20日,由通威新能源牵头编制的中国首个碳中和团体标准《光伏发电站建设碳中和通用规范》和《光伏发电站运营碳中和通用规范》由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正式发布,该标准的发布为光伏电站的碳中和实施提供了依据,填补了行业标准空白。
05
阳光电源市值2010亿!
7月21日,阳光电源成为A股市场第一家2千亿市值的逆变器公司!
截至下午收盘,阳光电源股价137.98元/股,总市值达到2010亿元!
06
海润光伏破产清算
7月19日,海润公告宣布,公司于2021年7月15日被江阴市人民法院依法宣告破产,依照有关企业破产法的法律实施破产清算,清算结束后,申请注销公司登记,公告公司终止。
7月8日,退市海润公告,本公司股票已被上海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上市,在退市整理期届满后五个交易日内,上海证券交易所将对公司股票予以摘牌,公司股票终止上市。
07
高测股份:拟逾16亿元投建乐山20GW光伏大硅片及配套项目
高测股份7月20日晚间公告,公司拟在四川省乐山市投资建设20GW光伏大硅片及配套项目,项目预计总投资额约16.49亿元,项目计划分两期实施。本项目计划在2022年开始投产,预计不会对公司2021年度业绩产生重大影响。公司同日公告,拟公开发行不超过4.9亿元可转换公司债券,用于乐山20GW光伏大硅片及配套项目(一期6GW)。
08
中利集团:子公司腾晖光伏预中标8.25亿元光伏组件采购项目
中利集团7月21日晚间公告,全资子公司腾晖光伏”为“中国能建2021-2022年光伏组件集中采购项目”的中标候选人,中标金额8.25亿元。
09
上海电力4.8亿收购江苏协鑫新能源301MW光伏电站
上海电力7月21日晚间公告:拟收购江苏协鑫新能源有限公司拥有100%股权的16个光伏项目公司,装机容量合计301MW,标的公司合计评估值4.8亿元。
标事速看
10
中能建2021-2022年1.2GW组件、1.2GW逆变器集采中标结果公示
7月19-20日,中国能建公布2021-2022年光伏组件和光伏逆变器集中采购中标结果。根据招标公告,组件和逆变器采购均分为两个标段,总量合计2400MW。
2021-2022年光伏组件集中采购中标结果显示,中标企业共有13家。
2021-2022年度光伏逆变器集中采购中标结果显示,中标企业共有9家。
碳中和
11
浙江发文推动“双碳”目标将重点支持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6+1”领域
浙江银保监局等10部门联合下发《浙江银行业保险业支持“6+1”重点领域助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明确将重点围绕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居民生活等六大领域以及绿色低碳科技创新(“6+1”),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完善绿色金融服务机制、强化转型期金融风险管理、加强数字化改革引领、推进行业自身建设等五大路径出发,确定20条重点任务,形成38项重点领域的差异化金融支持具体举措。同时,建立银行业保险业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监测目标体系,力争2021年到2025年,全省绿色信贷年均增速高于20%,余额达到2.5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比重每年提升1个百分点;气候融资每年新增2000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