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水总被无情形实打脸,跨界光伏不成沦为背景板。“水牛奶大王”皇氏集团轰轰烈烈的转型光伏行动,如今似乎正以一场“闹剧”形式的收场。
10月16日,有不明真相的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对皇氏集团发起询问,说阜兴新能源科技20GW N+超高效大尺寸单晶硅片项目从开工建设到试产仅用了76天,同样在阜阳,为什么皇氏集团的项目效率这么低?
面对投资者提问,皇氏集团回复称,安徽绿能TOPCon超高效太阳能电池加工厂由政府代建,目前安徽绿能正在抓紧推进相关配套建设、设备安装调试及投产进程。另公司现已出让安徽绿能控制权,详见公司于2023年8月5日披露的《关于对外投资进展等事项的公告》(公告编号:2023-081)。
皇氏集团8月5日披露的公告显示,安徽皇氏绿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安徽绿能”)设立于2022年9月,注册资本1亿元,为皇氏集团旗下皇氏农光全资子公司,截止目前实际出资2000万元。
8月4日,皇氏农光与南宁小牛合伙企业、安徽泰一合伙企业、安徽绿能签署了《安徽皇氏绿能科技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协议》,皇氏农光拟将持有的安徽绿能80%的认缴出资份额(尚未履行出资义务的,对应出资义务人民币8,000万元)以零元对价转让给南宁小牛合伙企业和安徽泰一合伙企业(其中:安徽绿能60%的认缴出资份额转让给南宁小牛合伙企业;安徽绿能20%的认缴出资份额转让给安徽泰一合伙企业)。
本次股权转让完成后,安徽绿能将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皇氏农光对安徽绿能的持股比例减少到20%,南宁小牛合伙企业持股比例为60%;安徽泰一合伙企业持股比例为20%。
同日,皇氏农光、安徽绿能、南宁小牛合伙企业和安徽泰一合伙企业又与共青城合伙企业、陈耀民、苏显峰签署了增资扩股协议,同意共青城合伙企业、陈耀民、苏显峰分别向安徽绿能增资1,000万元,分别取得安徽绿能7.6923%股权,三方共计增资3,000万元,共计取得安徽绿能23.0769%股权。
此次增资完成后,安徽绿能注册资本由10,000万元增加至13,000万元,皇氏农光对安徽绿能的持股比例将由20%减少到15.3846%。
透过相关股权转让操作,我们可以发现两个信息点,一是皇氏农光对安徽绿能的控股权已经稀释到15%左右,不再拥有控制权,二是安徽绿能从2023年8月不再纳入皇氏集团合并报表范围。这相当于皇氏集团已经放弃了TOPCon项目的推进。
这与一年前皇氏集团官宣,将投资100亿元建20GW TOPCon电池项目的意气风发形成强烈的反差。
此前的2022年8月22日,皇氏集团宣布,公司与阜阳经开区管委会签署了《20 GW Topcon超高效太阳能电池和2GW组件项目投资协议书》。按照协议,皇氏农光牵头在阜阳经开区管委会辖区内新设立公司,即安徽绿能作为投资主体,在安徽省阜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20 GW Topcon超高效太阳能电池和2GW组件项目,总投资约100亿元。
据了解,此项投资计划无论是投资规模,还是项目容量都算得上2022年跨界光伏的大手笔之一,曾引发了全行业的普遍关注,与之俱来的还有项目能否落地的质疑之声。
外界的质疑的一个核心点是,安徽绿能100亿投建TOPCon,钱从哪里来,毕竟100亿对财大气粗的央国企来说都不是小数字,都需谨慎而行,量力而为,更何况是近财务困顿的皇氏集团。
同样是投建新一代N型电池技术,国电投新能源斥资50亿元在温州龙港投建5GW HJT电池和组件项目,也是分期建设,现在一期投产的项目仅为2.4GW,也不是一次性“梭哈”50亿,上马5GW的项目。
还是投建HJT项目,华润电力宣布斥资120亿元在舟山建设12GW的HJT电池及组件项目,也是搞的分期建设,7月份投产的项目为3GW电池、4GW组件,且项目投资主体润海新能由三方出资,华润电力、舟山海洋和爱康科技各出资40%、40%和20%。
财报显示,皇氏集团经营业绩低迷。2020年亏损1.37亿元、2021年亏损4.72亿元,2022年好不容易扭亏为盈,却仅实现了0.12元的净利,刚好避过了连亏3年要“戴帽”的情形。
对于投资100亿元建设TOPCon项目,自身阮囊羞涩的皇氏集团收到了来自深交所发来的问询函和监管函,要求其就资金来源问题做出说明。
对此,皇氏集团与安徽绿能做了“切割”,称公司不参与投资,主要由皇氏农光获得少数股东权益,100亿元的项目投资主要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负责。至于,中石油为什么投资100亿元,皇氏集团也未做出说明。
尽管质疑声不断,新项目也没上马,头顶TOPCon新军光环的皇氏集团还是受到了资本热捧。在抛出100亿跨界光伏计划后,皇氏集团股价曾在一个月内涨超50%,创下了11.02元的新高。
2022年12月16日,皇氏集团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表中简单介绍公司光伏板块业务最新进展。其中,EPC业务方面,户用光伏项目已落地包括广西来宾、北流、宾阳等县市,部分户用光伏的EPC订单已开工建设;TOPCon太阳能电池方面,农光互补公司子公司项目一期工程已开工,预计2023年4月设备进厂调试,6月份投产。
2023年2月21日,皇氏集团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位于阜阳的TOPCon太阳能电池项目第一期10GW厂房已开工建设,目前正在按计划推进各项工作。
另据阜阳经济开发区4月25日发布的《20GWTOPCon超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一期)环境影响评价征求意见稿公示》显示,安徽绿能总投资100亿元20GWTOPCon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总投资600170.61万元,一期建设后形成年产13GW TOPCon电池生产能力,二期总投资399829.39万元,二期建设后形成年产7GWTOPCon电池生产能力。
在此看到,皇氏集团在互动平台上公布的一期产能数规模为10GW,而阜阳经济开区公示的一期建设规模为13GW,出现了明显的数据“掐架”情况。
正常来说,阜阳经开区披露的环评公示是按安徽绿能提交的项目计划来的,那为何阜阳经开区与皇氏集团披露的数据出现明显的出入呢?关于一期产能规划,阜阳经开区与皇氏集团披露的数据,哪一个可信?
相信答案,只有皇氏集团自己知道。
“草根光伏”还注意到,在8月5日公告转让安徽绿能股权,将其撤出并表范围的皇氏集团于9月12日还发布了一条信息,很耐人寻味。
当时,隆基绿能表示,公司未来电池技术路线将以BC为主。皇氏集团则于9月12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参投的安徽绿能TOPCon超高效太阳能电池工厂的生产设备兼容BC技术路线,有BC相关技术储备。
同样矛盾的是,皇氏集团10月16日关于20GW TOPCon投建方的回复。皇氏是这样说的,安徽绿能TOPCon超高效太阳能电池加工厂由政府代建,此前回复深交所关于资金来源的问询时,皇氏集团的说法是由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出资建设。
关于投建方前后不一的解释,皇氏集团似乎难以自圆其说。
此外,一直坚称不对安徽绿能投资皇氏集团,就出售其股权也给出了解释。
皇氏集团表示,从行业发展情况看,国内TOPCon电池产能正加速释放,产品单价较年初有了较大幅度下降。同时考虑到TOPCon电池属于重资产投入,后续仍需要投入较大资金,公司决定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保障公司未来持续发展的核心主业上,因此转让安徽绿能控制权。
安徽绿能控制权的转让,标志着皇氏集团跨界投建TOPCon计划夭折,公司转型光伏制造来扭转主业颓势的美好愿景宣布搁浅。这是公司自2014—2015年转型影视,2017年转型金融科技,2020年转型人工智能后,再一次跨界转型未果。
今年6月份,皇氏集团近期发布公告,透露该公司以及公司董事长黄嘉棣、董事会秘书王婉芳被广西证监局下发了警示函,原因是该公司违反了信披规定。
信披违规涉及三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皇氏集团参与光伏项目事项信息披露不准确、不完整,皇氏集团在2022年8月17日、18日及23日发布的公告中,将参股公司皇氏农光互补(广西)科技有限公司称为子公司、下属子公司,涉及信息披露不准确。皇氏集团在2022年8月23日、25日关于参与光伏项目相关事项的公告中,未说明上市公司在光伏项目中的投资和回报模式,涉及信息披露不完整。
二级市场上,跨界TOPCon进展缓慢的皇氏集团已不再牛气冲天。10月20日,皇氏集团10CM跌停,次日又大跌3.07%创出4.95元的年内新低。目前,最新股价较2022年8月创下的高点11.02元最高跌去6元,已经被“腰斩”,露出了熊股的原形。
虽然跨界光伏、投建TOPCon看上去是竹篮打水,但皇氏集团和董事长黄嘉棣也许并不是输家,输家或另有其人。
截至2023年6月30日,皇氏集团股东户数为7.72万户,较3月31日减少4862.0户,减幅为5.92%。
在饮料乳品行业个股中,皇氏集团股东户数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截至6月30日,饮料乳品行业平均股东户数为5.02万户。
可以猜测得到,在官宣百亿投建TOPCon电池项目前后,皇氏集团吸引了为数不少的股民“追光逐梦”而来。
原文标题:放弃百亿TOPCon重归主业,“水牛奶大王”转型光伏绝非闹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