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能系频繁管理层进行了多次人事大调整、非正规渠道隔空喊话、稍有不和就宣布股东会议无效等,其夺权手段不断引发监管部门的问询。
文/NE-SALON新能荟小编团
在光伏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当下,此时广西南玻光伏绿色能源产业园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建设中,总投资高达102亿元。按照既定计划,该项目将于今年一季度顺利投产。
这座产业园的主人是玻璃巨头南玻A公司,作为玻璃行业头部企业,南玻A主营业务包括研发、生产制造和销售优质浮法玻璃、工程玻璃、光伏玻璃、超薄电子玻璃和显示器件等新材料和信息显示产品,不仅如此,南玻A还打造了一条涵盖高纯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及光伏电站运营的完整产业链,实力不容小觑。
在业务能力方面,南玻A可谓是一马当先,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高达134.8亿,同比增长24.7%,归母净利润也达到了14.6亿。而且,在2023年4月,南玻A与神秘客户签订了10万吨硅料销售长单,总金额约197亿。
而对南玻A来说,动辄签订百亿元长单并不少见。2022年9月14日,南玻A还拿下了光伏龙头天合光能的7万吨高纯硅料原料大单,按照当前市场价格测算,预计销售总额高达212.10亿。
不过即使赚的盆满钵满,对它功劳最大的初始团队却被踢出局了
初始团队被“血洗”出局
2005年,国内的太阳能产业刚起步,硅料价格飙升,南玻集团捕捉到这一商机,迅速涉足其中。仅仅一年之后,2006年10月28日上午,一条产能高达1000万平方米的超白光伏玻璃产线成功点火,从此结束了中国太阳能超白玻璃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而南玻集团并未止步于此,他们再斥资60亿,建设多晶硅材料及太阳能电池片项目。到了2010年,南玻集团再次豪掷39亿元,用于700MW硅片扩产、600MW晶体硅电池片新建及多晶硅生产线冷氢化技术改造等项目,将其光伏产业进一步壮大。
原本一切都欣欣向荣,但由于在2006年,南玻集团实施了A股股权分置改革,而创始人曾南也未实施股权控制,公司内部股权分散,危机悄然滋生。
2015年,南玻A因长期股权分散、缺乏实际控制人而成为了“宝能系”的猎物。这场资本市场上的围剿异常惨烈,“宝能系”旗下的前海人寿和钜盛华公司以“野蛮人”的身份发起攻势,通过增持扫货、5次举牌和定增等手段疯狂收割。尽管南玻集团管理层竭尽全力试图阻止,但面对如此凶猛的“宝能系”,他们最终还是败下阵来。
最终“宝能系”的姚振华入主南玻A,随后派驻三名代表进入董事会,而后新老派系之间摩擦不断,先是更改"股权激励"时直接忽略董事长曾南的意见,后来在临时股东会直接将“宝能系”的代表之一的陈琳推举为临时董事长,代行职权。这时董事长曾南才意识到,自己已然被架空,而创始团队的其他董事也意识到,接下来的斗争矛头将直指他们。于是在2016年11月,南玻A董事长曾南、董事及CEO吴国斌、财务总监罗友明,以及副总裁柯汉奇、张凡、张柏忠、胡勇均辞职。
那位年过七旬的董事长曾南,曾一手将南玻A带到龙头地位,兢兢业业几十年,到头来却被资本架空,无法再继续掌舵他一手创办的公司。无奈之下,他只得离开。
2016年11月19日,前海人寿监事会主席陈琳当选南玻集团新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宝能投资集团财务部常务副总监程细宝代行南玻董事会秘书职责。至此,南玻集团创始人团队被集体“扫地出门”,宝能系全面接管大局。
集团内部纷争不断,暗流涌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前海人寿与“宝能系”之间的关系也开始显现出裂痕。在2022年,南玻A董事张金顺和董秘杨昕宇相继辞去了职务。然而,在公司计划选举新任董事的重要时刻,却因董事会内部的意见分歧,相关议案两次未获通过。
关于新任董事的提案,公司内部划分成两派。一方是以陈琳和程靖刚为代表的前海人寿团队,另一方则是王健和程细宝领导的宝能系势力。双方各持四票,始终僵持不下。
事实上,宝能系与前海人寿的矛盾不仅局限于董事提名这一层面。同时,双方在多个议题上都存在分歧,例如青海高纯晶硅项目和发行可转债等。这些分歧甚至引发了银保监会的关注,并约谈了姚振华,强调严禁股东不当干预公司经营。
不仅如此,宝能系频繁管理层进行了多次人事大调整、非正规渠道隔空喊话、稍有不和就宣布股东会议无效等,其夺权手段不断引发监管部门的问询。
此前,双方”本是“一家人”。2012年,前海人寿在宝能集团的引领下诞生,成为了姚振华在资本市场的得力助手。
结语:
内部的矛盾频发,让南玻A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但对于企业而言,长远的稳健发展才是真正的核心价值所在。
来源:NE-SALON新能荟LY
声明:本公众号原创文章欢迎规范转载,转载时禁止对文章内容进行任何改动,并请务必按如下格式标注来源和作者【来源:NE-SALON新能荟;作者:???】,本公众号保留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的权利。
原文标题:创始人团队被踢出!内斗不断!这家光伏玻璃企业内部争纷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