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两家BC头部企业隆基绿能(601012.SH)和爱旭股份(600732.SH)以“结盟”的形式,向TOPCon电池“主流地位”宣战,并预测在2027—2028年BC市占率将达到50%,有信心将BC电池技术量产效率有望做到27.5%以上。
而作为现阶段市占比过半的光伏电池技术,TOPCon电池进入了“防守战”。今年以来,TOPCon电池迅速完成对前代PERC电池替代的同时,其转换效率亦有显著提升。天合光能于11月下旬宣布其光伏电池效率突破26.58%。这是n型TOPCon电池效率首次突破26%的大关,组件功率可提升30—40W。
根据分析认为,TOPCon技术头部企业有望进入到26%以上的电池效率和740mV+的开路电压水平,这也意味着全行业正在进入TOPCon2.0时代竞争。
在改造成本方面,张映斌介绍称,目前TOPCon电池环节单GW的改造大约需要3000万元到4000万元,10GW的改造投资成本是3亿到4亿元。BC电池单GW的投资成本是2.5亿-3亿元,如果使用电镀铜技术成本要3亿元以上。在这种情况下,10GW的BC成本可以改造将近100GW现有TOPCon电池产能,可以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更多既有产能升级。根据天合光能的计划,公司首批技改的10GW TOPCon产能将在明年二季度实现量产,爬坡时间预计2~3个月。中试线已经完成,但产业化规模还需要5GW+5GW分批次做。
据张映斌介绍,初步测算后,TOPCon技改预计单W成本会增加几厘钱到一分钱以内,但增加的价值预计在国内有4~5分钱,海外更多高达0.1元。初期TOPCon 2.0产品供应还比较少,需要一定溢价支持,来提升制造端的积极性及行业良性发展。
此前,相比于TOPCon技术,BC的优势在于温度系数和年衰减率表现更优,因此在一些高辐照、高BOS的场景,BC具有一定综合优势,特别如西班牙这种高辐照、高BOS的地区,BC有优势的前提是功率比TOPCon高20W—30W。
不过,张映斌介绍,随着TOPCon与BC的功率差逐渐缩小至最多只有10W,甚至可能持平,BC在此类场景下的优势也逐渐被拉平。同时,TOPCon双面率比BC高15%,BC产品未来能缩小这一差距,但是至少10%的差距在短期内是缩小不了。背面发电在未来20~30年生命周期内都会发挥效益。
陈奕峰认为,TOPCon过去的提升是非常迅速地,大概每年0.5%的增量,但是距离TOPCon的理论极限还有很大距离,提效的潜力巨大。TOPCon的理论极限比异质结还高,达到28.7%。我们现在才达到26%水平,还有2个百分点的空间,所以接下来还是TOPCon大幅提效过程。
陈奕峰同时认为,未来TOPCon可以跟钙钛矿叠层形成效率超过30%的叠层电池,进一步巩固它的产能及产品领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