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能源局《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的指引下,中国中煤大屯公司紧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机遇,以中国中煤“存量提效、增量转型”战略为指引,率先开启集团首个虚拟电厂示范工程规划。依托沛县北部增量配电网的优势,公司正全力构建“源网荷储”多元聚合的智慧能源体系,致力于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中煤样板”,在能源转型的浪潮中勇当排头兵。
下好先手棋,构建智慧能源中枢
面对“双碳”目标的使命,大屯公司将虚拟电厂建设纳入“零碳电网”战略核心。公司组建了18人的技术攻关团队,与行业顶尖机构携手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形成了“资源评估—智能调控—市场运营”的全链条技术体系。项目负责人张存宏介绍道:“我们规划构建分钟级响应、万千瓦级调节的弹性资源池,让‘沉睡’的能源流动起来。”
该方案创新整合了龙东16.5万千瓦光伏电站、建设中的260兆瓦熔盐储能系统,以及铁合金、纺织等企业约11万千瓦优质可调负荷,其调节能力相当于3个中型储能电站。通过5G网络切片技术,实现了全域资源的实时感知,打造出江苏电网“云端”调节能力储备库,为能源的高效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突破技术关,攻克三大技术堡垒
在沛县北部电网改造现场,技术团队聚焦三大核心领域发力,掀起了一场技术创新的攻坚战。
新研发的智能平台见证了技术的重大突破。它能够在30秒内完成万千瓦级负荷调度,光伏预测准确率突破90%,连阴雨天气的发电误差控制在5%以内。这套系统如同为电网装上了“智慧大脑”,将传统需要半天完成的调度决策压缩至半分钟内,极大地提升了响应效率,让电网的运行更加智能高效。
团队还创新推出“长协保底+现货竞价”组合策略,同步开发绿电溯源认证体系。目前,已完成江苏电力市场规则适配性改造,市场准入进度达80%,预计年底前实现电力现货交易“零突破”,为绿电交易开辟了新的局面。
激活全要素,擘画四维聚合蓝图
“我们要让每度电都‘活’起来!”大屯电热公司营销中心主任伊胜谦站在实时监测大屏前坚定地表示。这份承诺正转化为清晰的路线图,从“源网荷储”四个维度构建能源生态。
在“源”侧筑基方面,龙东光伏电站源源不断地输送绿电,沛县本部新能源装机达46.8万千瓦。2026年百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建成后,年减排二氧化碳将超50万吨,为能源的清洁供应提供强大支撑。
“网”侧强筋工作进展顺利,5个标段电网改造主体工程完工,220千伏线路4月底前全线贯通。增量配电网自动化改造实现了远程遥控遥测,人工干预减少60%,让电网的架构更加坚强可靠。
“荷”侧拓能成效显著,2024年新增23.2万千伏安用电负荷。创新开发的“可中断—可转移—可调节”三级响应模式,设计了每分钟1万千瓦的精准调节能力,充分挖掘了负荷资源的潜力。
“储”侧蓄势正稳步推进,32.8兆瓦时电化学储能电站稳定运行,熔盐储能项目加速推进。项目投运后可实现“电-热-电”灵活转换,新能源消纳率提升20%,为能源的存储和灵活调配提供了有力保障。
把牢方向盘,锚定“双碳”转型航向站
在220千伏线路改造工程现场,大屯公司总工程师翁明月信心满怀地表示:“随着4月底主干网架升级完成,虚拟电厂建设将进入实施快车道。”2025年,大屯公司重点完成19家企业负荷控制系统部署,2026年实现虚拟电厂平台上线运行,预计每年促进新能源消纳2000万千瓦时,减少标煤消耗6000吨,为集团贡献可复制的“大屯方案”。
这张凝聚着智慧与创新的能源互联网,正从蓝图变为现实。大屯公司以实干担当践行能源央企使命,在沛县北部奏响虚拟电厂建设的奋进强音,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持续注入中煤力量,在能源转型的征程中迈出坚实而有力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