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太阳能光伏资讯
太阳能光伏网

新能源全面入市: 光伏项目为何接连终止?

自6月1日起,新能源项目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这也意味着,光伏发电即将告别固定上网电价时代。

这一变化正是源于今年2月发布的“136号文”——《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

自上述政策发布以来,光伏项目投资决策和收益模型面临重大变化,使得投资商变得更为谨慎,更加重视项目收益率和企业盈利能力。在此背景下,一些光伏项目已陆续宣布终止。这些项目规模小到几个兆瓦(MW),大到数十吉瓦(GW),涵盖了分布式和集中式不同类别。

在业内人士看来,新能源上网电价新政将推动新能源投资逻辑重构,倒逼提高新能源资产全周期竞争能力。自此,我国新能源投资由规模扩张向效益与规模并重的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型。

项目接连终止

2月13日,广州发展(600098.SH)披露,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一师五团新能源投资配套制造产业链条建设项目终止。其中,涉及新疆建设兵团十一师(兵团建工师)阿克苏地区五团综合性农光互补光伏能源项目容量1GW,并配套储能项目,投资额为37亿元。公告显示,考虑当地政策、消纳、电价等多方面影响,项目终止推进。

无独有偶,3月27日,受电网政策和电价政策影响,国家能源集团山东公司蓬莱公司悯农、康净园12.69MW光伏项目EPC工程公开招标终止。4月9日,因新能源电价政策调整,被誉为“中国电建史上最大”的51GW光伏组件框架入围集中采购项目终止。

新能源上网电价新政改变了项目投资逻辑,直接影响收益率,使得投资商变得慎重。

中能建(北京)能源研究院指出,新政策出台将直接影响新能源投资项目评估,在投资开发决策过程中,企业既要充分分析所在地区市场交易规则和电力供需,还要精细化地研判节点负荷、新能源出力曲线等因素,合理预估交易电价、机制电价,理性设置投资预期收益,抑制不合理的投资决策。

九州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传名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对比过去上网电价的确定性,通过市场化交易形成的价格具有不确定性。投资商缺少测算条件,短期内表现得无所适从。对于市场化电价的研判仍需要一个再学习、再认识的过程。”

政策调整引发了外界对于2025年光伏市场规模的担忧。阳光电源(300274.SZ)董事长曹仁贤在5月20日的业绩说明会上表示,“136号文”推进电力市场化,初步判断今年下半年对地面集中式光伏和工商业光伏影响有限,对户用光伏有所影响,具体影响需根据分析区域电价差异、消纳情况等因素,侧重更具有投资价值的光伏项目。”

晶科科技(601778.SH)高管指出,在新投建项目方面,公司在各地细则出台前会将工作聚焦在消纳和电价确定性高的项目,严格评估自投项目机会。针对存量资产,进行电站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精细化运营,加强电力交易团队和能力建设,积极参与市场化交易和寻求绿电交易,力争稳定甚至提高结算电价。在开发方面,拓展源网荷储一体化、海上风电、风光制氢、抽蓄调峰、数据中心等园区绿电直连合作在内的新模式,积极储备项目资源,蓄力发展和变现。

实际上,新能源上网电价新政不仅将重塑新能源收益模式,也将改变新能源投资竞争格局。上述晶科科技高管认为,头部企业将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资产运营、电力交易能力,以形成更高的竞争壁垒。

最新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