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很多跨界光伏企业还在苦苦挣扎之时,提早退出的公司已经开始恢复盈利,今天我们关注到的这家公司是--麦迪科技。
2025年一季度,麦迪科技交出了这样一份财报:营收近乎腰斩,净利润却逆势大增。
这看似矛盾的成绩单,实则是企业战略转型的关键转折,一场断腕重生的大戏正在上演。
断腕之痛,剥离光伏业务
2025年一季度,麦迪科技营收仅6334万元,同比近乎腰斩。但这并非经营不善,而是企业主动求变的阵痛。
2025年1月,光伏业务被果断剥离,直接导致该板块收入清零。2024年光伏业务在营收中占比超60%,这意味着麦迪科技几乎是壮士断腕,放弃曾经的大头业务。
至此,麦迪科技从“医疗+光伏”的二元困局中解脱出来。剔除光伏业务影响,医疗主业的营收能力正在修复,毛利率维持在65%以上的高位,订单执行周期缩短至6 - 8个月,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同比减少12天,核心业务运营效率显著提升。
净利润从989万元跃升至2359万元,扣非净利润从- 7389万元转为盈利252万元,揭示了战略调整的深层价值。
一方面,处置光伏资产带来了2.11亿元非经常性损益,这不仅有资产处置收益,更意味着每年能减少约1.2亿元亏损,是一次彻底的“止血”行动。另一方面,回归医疗主业后,三项费用显著优化:销售费用率从13%降至9%,管理费用率从57%压缩至28%,财务费用因债务重组减少76%。这些数据背后,是企业在经营效率上的全面提升。
副业成拖累,重塑主业
回顾麦迪科技的发展历程,2022-2024年间通过并购形成的“医疗信息化+光伏制造”双主业模式,在双碳政策调整和光伏产能过剩的冲击下逐渐失衡。
2023年2月,公司发布关于《全资子公司与绵阳市安州区人民政府签订<项目投资协议>暨对外投资》的公告,拟投资约18.62亿元年产建设9GW高效单晶电池智能工厂项目,建设周期为2年。
在公告中,公司特别指明了跨界风险:“公司原有主营业务为医疗信息化业务”,“本次投资将会导致公司进入新能源光伏领域,存在一定的跨界经营风险”。同时,公司也指出项目庞大体量所带来的巨大资金缺口。
在此背景下,公司将自有资金向光伏项目倾斜,并举债支持光伏业务运作。
2023年4月,公司发布公告,拟将“互联网云医疗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及利息合计23,212.49万元,变更投入“高效太阳能电池智能制造项目”,用于建设年产9GW高效单晶电池智能工厂。
跨界光伏后,麦迪科技营收规模增长,但也带来了净利润的拖累。最终经营业绩不及预期,持续出现较大亏损,以剥离光伏资产收尾。
麦迪科技表示,公司2024年净利润亏损主要受光伏业务产业链价格下行影响,公司医疗信息化及医疗服务业务营收稳定。公司已于2025年1月完成光伏业务的剥离,剥离后主营聚焦于医疗信息化和大健康领域,2025年净利润将实现同比扭亏,财务结构更加清晰。
麦迪科技的转型之路,堪称跨行业多元化企业的一面镜子。当副业成为拖累,果断剥离非核心资产、重塑主业竞争力,往往能实现减重不减利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