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中润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润光能”)再次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这是它第二次冲刺港股IPO。
去年业绩变脸亏了13.63亿元
在光伏圈,中润光能的名字不算陌生。它在2024年还是全球第二大光伏电池片厂商,客户名单里写满了晶科、隆基这样的巨头。风头一时无两。
但故事的走向,比行业的硅片价格变化还要快。2023年,中润光能赚了16.81亿元,营收208亿元。到了2024年,却一夜之间大变脸——公司营收只剩113亿元,还亏了13.63亿元。毛利率直接从13.64%摔到-10.08%。
什么意思?就是卖一片亏一片,越卖越亏。尤其是P型电池片,毛利率去年干脆跌到-39.2%。
中润光能的单晶电池片2022年平均售价是1.02元/W ,到2024年就只剩0.32元/W。成本还在那里,售价掉到地板下。中润光能硬生生被拖进了亏本甩卖的泥潭。
中润光能的解释是,光伏电池片的平均售价下降,主要归因于光伏行业整体供应过剩导致光伏电池片行业竞争激烈,以及生产工艺的进步使非硅成本降低。此外,在过往业绩记录期间,公司光伏电池片的生产面临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尤其是硅片价格的波动,这导致同期公司光伏电池片的平均售价有所下降。
问题是,同行都遇到寒冬,为什么有人能扛住?
因为不少企业早早转型N型电池片,搞研发、控成本。中润光能呢?2023年才逐渐提高了N型电池片的生产,2024年逐渐提高销量。在此带动下,中润光能今年上半年收入增至74.65亿元,净利润回正至12亿元。
A股上市前实控人曾套现近11亿元
一年之内,业绩大起大落。如果说业绩下滑是“外伤”,那么公司治理问题则可能是中润光能内在的“隐忧”。
说起中润光能,就绕不开它的“夫妻档”。
公开信息显示,龙大强,1973年生,徐州沛县人,与汉高祖刘邦是同乡。龙大强早期先进了国企工作,妻子孟丽叶彼时是沛县供销总社工业品公司的文员。90年代国企改制,下岗潮一来,这对夫妻索性辞职下海,用5万元创业做钢材生意,成功赚到第一桶金。据说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结交了光伏企业高管。
2010年,龙大强就创立中宇光伏,做起光伏电池生意;一年后,夫妻俩共同出资的中润光能就诞生。
如今,龙大强是中润光能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孟丽叶是副总,她的弟弟孟百顺则同为执行董事兼副总。最新招股书显示,龙大强夫妻俩一共拿着50.64%的股份,正儿八经的实控人。
2023年,中润光能本来已经过了A股创业板的审核,就差临门一脚。结果,去年6月又突然撤回了A股上市申请。
换个赛道,龙大强夫妇决定再战港股。
据澎湃新闻报道,中润光能在此前的A股IPO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从2020到2022年间,龙大强夫妇通过关联公司拆解,违规占用中润光能资金累计超过18亿元。拿去干啥?对外投资、偿还债务。在申请A股上市前夕,龙大强夫妇还通过股权转让,套现11亿元。
所以你看,中润光能想讲的故事是:我是全球第二大电池片厂商,客户遍布全球,行业地位稳固。但市场关心的会是:业绩能不能稳定一点?老板还会不会有其他小动作?
亏损过的公司再冲IPO,本来就不稀奇。但港股市场一向现实:要么基本面可看,要么有故事可讲、有空间可以想象,中润光能沾哪边?港股市场投资者会不会再买单?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