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week太阳能光伏网“同学们自己动手接一下太阳能电站的线路……”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六层高的图书馆楼顶,温度计显示室外已经达到30摄氏度,汗水已经湿透了周亚东的T恤衫和白色休闲裤,这是2013级电子应用专业学生的太阳能电站的理论实操一体课。
周亚东,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工信学院副教授,从2008年开始从事太阳能光电应用技术的教学研究至今,先后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省级精品课程等荣誉,是我省太阳能高职教育的执着“追梦者”。
选择:“半路出家”太阳能光电技术
2008年5月,周亚东开始着手申报在海南职业技术学院设立太阳能光电应用技术专业。
彼时,已经从教将近7年的周亚东,与太阳能的联系并不紧密:2001年从海南师范学院物理系毕业后从事了三年的学生辅导员,2004年至2008年,周亚东在海南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为应用电子专业学生授课。
模型电子、数字电路、电子产品的生成与管理、电路制板……从事教学的周亚东,慢慢地萌生了一个新的想法:海南的太阳光充足,太阳光作为电路的能源动力大有前途,应该培养专业人才。
说干就干,周亚东向学校提出设立太阳能光电应用技术专业。经过四次申报之后,2011年9月,太阳能光电应用技术专业正式招生。“其实,在2010级应用电子专业学生入校之后,我们就开设了硅材料(太阳能光伏上游产业)的相关课程。”周亚东说。
如今看来,周亚东的提议在当时很超前。2010年12月,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巨头英利正式进入海南,到了2011年底正式投产时,海南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学子派上了用场。
教学:在房顶的太阳能电站挥汗如雨
学生招进来了,实训设备没有到位,这样的课该咋上?“我们的学生在学校学习一段时间理论之后,然后整班转入企业上岗。”周亚东初次向海南英利提出“校企合作”方式时,对方的领导认为:如果学校需要做招生宣传,企业会配合。
“学校不是要什么配合。”周亚东断然表态,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是真正为培养出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在周亚东的具体操持下,2012年5月,海南职业技术学院与海南英利正式就太阳能光电应用技术专业的共同培养达成了深度的合作协议。
这种深度合作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学生在学校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就要整体到英利进行岗位实践。在校的时间里,这种交替要反复交叉。
2013年9月,太阳能电站建设与运营教学一体化实训室,正式在学校图书馆楼顶落成。在楼顶建设实训室,是周亚东的选择—室外部分必须适宜接收阳光。实训室正式使用之前,周亚东将室内用电做了“手脚”:使用太阳能发电保障用电供应。
听周老师将近两年的课,2013级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男生杨继感觉:周老师最大的特点就是非常认真、负责,上课的时候非常投入,根本就忘记了楼顶的酷暑感觉,这样大家就非常注意集中精力。
理念:高职生也可以玩转“高新技术”
“除了英利,汉能、宝尔特以及深圳桑乐等企业,都是不错的地方。”下课了,周亚东的跟前还围着十多个学生。2015年春季学期已经进入了最后的阶段,2013级学生即将开始最后的顶岗实习,大家都在向老师询问“最好的去处”,周亚东耐心地回答着。
周亚东告诉记者,这些省内外的企业,都是太阳能产业链的企业,非常需要具有专业技术的毕业生。“外人看来太阳能是高新技术,但是高职院校的学生一样可以在岗位上做得很好。太阳能企业非常需要稳得住的技术型人才,他们要爱企业、知企业、懂企业,比如该专业首批学生就有25人到了英利。”
企业的需要,对应的是太阳能的巨大市场。
“天气正常的情况下,实训室每天可以实现发电8度—10度,这样可以满足实训室的照明和风扇降温使用。”周亚东非常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说,每发一度电,可以实现减排二氧化碳一千克,因此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能源,非常适合进一步地开发利用。
为了提高个人对专业的认识把握,周亚东甚至还放弃了一次出国学习的机会,去了中山大学的太阳能研究所进行学习。“出国学习的内容比较宽泛,而去中山大学则是非常对口的,学习了之后就会对教学有帮助。”周亚东说,目前太阳能的发电效率并不高,行业还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他希望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深入行业,为人们寻找到更清洁、高效的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