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17日,“2016中国扶贫日县域发展与脱贫攻坚论坛”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本次会议从政策、金融、市场与县域资源等多层面多角度,探索“产业组团包县脱贫”及“消费扶贫“模式的运作及实践方法。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受国务院扶贫办的委托,牵头组织设立了脱贫攻坚四大产业扶贫联盟,分别是旅游扶贫联盟、农业产业扶贫联盟、光伏产业扶贫联盟(筹)、消费扶贫联盟(筹)。中利科技集团董事长王柏兴出席了此次会议,并代表光伏扶贫产业联盟作了主旨发言。
王柏兴首先介绍了中利多年来在扶贫项目上作出的贡献。2010年以来,先后在青海、内蒙、宁夏、新疆、甘肃等西部贫困地区,投资了6个产业企业,总投资超过了50亿,为西部贫困地区解决就业4500多人,脱贫4000多户。2013年,四川雅安大地震的第一时间,捐赠了500套小型光伏发电系统(价值700多万元),为灾区救援提供了急用照明。王柏兴认为脱贫致富一是要与产业共盈创造“造血扶贫”,二是要响应习总书记“扶贫先扶智”的号召,今年上半年,中利捐赠了青海省共和县3000万元建设学校。
王柏兴推荐了中利“智能光伏+科技农业”创新项目及“产业组团包县脱贫”的实施方案,对“光伏扶贫产业联盟”的组建及“光伏+农业”扶贫方案的实施满怀信心,全力打造“光伏扶贫农场”,无偿提供“智能光伏+科技农业”的专利技术及项目标准。以光伏领跑者技术及品质要求、光伏联盟进行品质联保、统一运维的方式,让贫困村有保障,让扶贫项目获取最大的收益。
中利“智能光伏+科技农业”创新项目实现了农光结合的高效扶贫,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领导、农业专家、各贫困县县委书记、县长的高度赞成。在17日下午项目意向协议签订会上,中利与17个贫困县签订了《全县贫困村光伏+农业扶贫》协议,实施了包县脱贫,成为今年中国扶贫日县域发展与脱贫攻坚论坛上签约数量最多、效果显著的“精准扶贫”典范。
王柏兴对光伏产业组团包县脱贫提出了实施方案,实现光伏+设施农业“造血扶贫”。中利愿意无偿提供“智能光伏+科技农业”的发明专利技术标准:光伏项目桩距跨度达到8米以上、组件高度达到4米以上、组件单板倾斜安装等技术,满足农业机械化操作、农作物的太阳光照,确保光伏+设施农业的高效扶贫。项目以光伏领跑者的技术、品质要求,实现光伏+设施农业扶贫。工程造价进行统一招标,帮扶企业原则让利的方式,项目成本不超过普通光伏的造价。光伏联盟进行品质联保、统一运维的方式,让贫困村有保障,让扶贫项目获取最大的收益。
王柏兴最后希望在国务院扶贫办和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的领导下,尽快成立“光伏扶贫产业联盟”,加快实现光伏产业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他认为此举也能推进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为决战2020全面脱贫作出行业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