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倒而不死”已经持续近三年时间,行业盼望“扩内需、保出口”,然而出口市场下滑成定局,内需蓝海尚未解企业燃眉之急,估计整个行业的痛苦期还会持续3~5年。破解行业僵局不能仅依靠转型突围,行业需求量牢牢掌控在政策手中,谈自身突围缺乏资本,但行业可以管控自己的产能,可以做到转身撤退,而且转身撤退的重要性大于转型突围,突围是少量优势企业的专属。中国光伏行业不应该再依赖外部力量,不管如何自吹自擂,行业最终还是会回到产能淘汰上来。
“洗牌”问题急需老调重弹
笔者始终认为,“双反”问题和政策烟雾弹转移了整个行业视线,特别是中国光伏政策含苞待放,行业明星大放厥词,使得“洗牌”问题彻底淡出了光伏从业人员的视线。
6月4日,欧盟委员会不顾德国等多数成员国反对,宣布从今年6月6日起,对中国光伏产品平均征收11.8%的惩罚性关税。欧盟初裁已经为中欧贸易摩擦定了调,所谓的“价格承诺”与直接征税并无区别,中国组件出口市场与去年相比至少下滑50%。
2013年1~4月份,中国光伏组件对欧洲出口量大致维持在500~850MW的范围内,同比增幅分别约为10%、-18%、-55%、-40%。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1月份“双反”阴影未笼罩行业,中国组件出口延续了去年走势,而且同比上涨;但随着“双反”初裁时间点的接近,对欧出口量逐渐下滑,3月份同比下滑幅度甚至超过50%;进入4、5月份,欧洲组件分销商担心8月6日后“双反”税率被提高至47.6%,纷纷加大了进口量,延缓了组件出口同比下滑幅度,但下半年中国光伏组件出口形势必将急剧恶化。
笔者预测,2013年6~12月份,中国光伏组件对欧洲出货量同比下滑幅度定会超过50%。进入6月份以来,很多企业如晶澳、英利等已经暂停了对欧出货,少数口岸连续出现光伏产品的退货潮,说明中欧光伏企业对结果并未抱太大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