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太阳能光伏资讯
太阳能光伏网

苗连生: 英利传奇背后的光伏"土八路"

伴随无锡尚德重组路径逐渐明晰,潜在的接盘方日渐显露真容,愈来愈多的线索开始指向英利绿色能源。做为昔日的老对手,尚德陨落的同时,英利则悄然接过了中国光伏业的王座,成为“后尚德时代”的领头羊。曾经同为业界翘楚,如今却是“一在平地一在天”,在慨叹市场大浪淘沙的同时,人们不禁疑惑:为何英利能笑到最后,并在逆境中异军突起?其实,多数人都还记得,早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足球赛场,“中国英利”四个汉字的亮相,就已经让这家公司一夜成名、在全球家喻户晓。而这一切,都要从英利的掌门人、光伏“土八路”苗连生说起。

有“制服情结”的“土八路”

见过苗连生的人,都觉得他与外人头脑中西装革履、一身名牌的明星企业家印象相去甚远,这位河北首富经常和英利的上万名员工一样穿统一的工作服,款式很像军装。曾经有记者跟他探讨起“制服情结”,苗连生反问:“你怎么不穿和大家一样的衣服呀?看看大家整齐划一多好看。”同样,对于皮鞋他也有着近乎本能的抵触,包括签约这样的重大场合,苗连生大多是“工作服+布鞋”的标准行头。加上黝黑的皮肤和招牌似的大嗓门,在光伏业内奠定了其“土八路”的形象。甚至于在2007年苗连生为纽约证券交易所敲开市钟的时候,他都没有系领带,而原因就是“不习惯”;面对这个看似乖张、不拘礼数的“土八路”,纽交所最终还是尊重了他的意志,苗连生也由此成为纽交所200多年历史中首个不系领带的敲钟人。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除了不爱穿正装,他爱吃家乡的驴肉火烧,就着家常菜喝衡水老白干,偶尔也在自家厂区里喂喂孔雀遛遛狗,出门便坐那辆丰田大越野;一句话,一个典型的北方汉子。但这些远不是他的全部。外界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其貌不扬的“土八路”,还是北京大学MBA硕士、高级经济师,更亲手填补了中国不能商业化生产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空白。

“土八路”的称谓后面,除了戏谑更多的还是敬畏。豪迈大气、桀骜不驯、自信霸道,这些才是苗连生最鲜明的个性特征,而他更把这种特质注入了一手缔造的英利。苗连生曾经解释,“英利”二字取之于英雄胜利,英利的车间也经常打出“将胜利进行到底”等标语。在他的掌舵下,英利就像一头随时准备出击的狮子,不放过每一次掠食的机会,成为业界远近闻名的“成本杀手”。

永不服输的军人型企业家

正如驰骋于北方平原的野马一样,苗连生的这种个性,无疑与他生于燕赵、长于行伍的经历密不可分。虽然中国知名企业家中当过兵的不乏其人,但有长达15年军旅生涯的,却只有苗连生一个。更鲜为人知的是,从军期间他曾两次出入越南硝烟弥漫的战场,一次是抗美援越,一次是对越自卫反击战。真枪实弹、出生入死的战争经历,为苗连生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英利半军事化的管理和独特的企业文化,正是脱胎于此。多年以后的苗连生最欣赏的是电视剧《亮剑》里的独立团团长李云龙,虽然早已退伍,他始终觉得自己是一个军人。

对于一个军人来说,奋斗的动力就是打一场酣畅淋漓的胜仗。而对于苗连生来说,就是带领英利去打下一场又一场胜仗。在他看来,管理企业和管理军队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有企业像军队一样作风严明、令行禁止,才能在市场上所向披靡。他不但自己欣赏李云龙,还要把他推介到整个英利,成为所有管理人员的楷模。英利的高管培训内容就是看一个月的《亮剑》,苗连生说,“让他们反复看、去想,想想应该怎么带队伍”。

企业家的身份、军人的特质,在苗连生身上形成了一种奇妙的糅合。做为一家上万人企业的掌舵人,苗连生坚持每天都风雨无阻地站在厂区,迎接每一位员工,如同一位战地指挥官等待着自己的士兵凯旋;坚持与员工一起上早操、学英语,住在创业时的厂区里,与工人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正如一家光伏企业高管曾经慨叹:这在中国其他企业简直不可想象。

苗连生的军事化思维已渗透到英利的细枝末节。他办公室的墙上常年挂有一幅毛泽东的《六盘山》:“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还根据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策略自创了一副对联: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者相逢智者胜。2008年11月,在金融危机爆发一个多月后,苗连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部下到井冈山誓师布阵。就在今年3月初开始,苗连生还发起了一场被称为“敲重锤、打背包、再焕激情”的行动,数千名车间主任及以上级别的管理人员被要求吃住在公司。

不服输,是军旅生涯赋予苗连生的另一个秉性,20年前,对大多数人来说,光伏产业还闻所未闻,一提“太阳能”,别人都以为他是卖热水器的。用太阳发电,对很多人来说,还只是科幻电影里的一个镜头。舍弃好好的生意不做,从事这样一个看来天方夜谭的行业,外人都觉得很难理解,周围劝他放弃的声音不绝于耳。然而就在苗连生的坚持下,这个连当时的厂房都是在别人遗留下来的“半拉子工程”上改造出来的小企业,最终却开创了中国规模化生产太阳能电池的先河。

相比于另一龙头尚德电力来说,英利的海外重组上市只能用“坎坷曲折”来形容。毕竟,一个不谙资本运作、退伍军人出身的企业家,要去叩响大洋彼岸的资本市场大门,听上去就像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而,不服输的苗连生还是做到了。为了从国企手中夺回英利的控股权,付出几千万元的代价亦在所不惜。英利也成为继尚德电力、天合光能之后成为第三个登陆纽交所的中国民营光伏企业。

而在2009年,当苗连生把光伏组件价格从“地板价”做到“地窖价”直至“地狱价”,各种指责、质疑甚至攻讦的声浪一时将他淹没。风口浪尖的苗连生依然不改“向我开炮”的战斗姿态,用他的话说:“这种事总得有人当靶子,我们当时是想传递给政府和老百姓这样一个信息:太阳能发电的价格并非高不可攀。”

不按常规出牌的指挥官

军旅生涯不仅锻造了苗连生的性格,更给了他一个指挥官的的头脑。机动性强,不按常规出牌,却歪打正着,使苗连生成为中国光伏产业的第一批拓荒者。其实,在此之前,苗连生就已经成为中国民营经济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他从经营保定第一家化妆品公司起家,生产过绿色蔬菜,做出了保定第一桶弱碱性电解水,开过保定第一批KTV,甚至还当过几天包工头。直到有一天他在报纸上看到一篇介绍太阳能产业未来前景的文章,毅然放弃了手头所有的生意,开始查找一切关于太阳能的资料,同年涉足光伏业。谈起当年的那么多“保定第一”,以及最终转型光伏的初衷,苗连生的回答出奇简单:“别人没做的我先做,别人都做的我不做!”

从做化妆品起家,到问鼎光伏之巅,在外人看来不乏运气成分,但苗连生却不这么认为,他经常开玩笑说自己应该属狗,因为具有极其灵敏的商业嗅觉。早年代理化妆品时,他就总结出:“中午招呼客人不要太热情,晚上则要使上所有力气,尤其是对逛街的小情侣。”在这些看似低端的商业运作中,他已表现出日后成为崭露头角的气质:精明强干,能游刃有余地达到目的,不钻牛角尖,既勇于尝试也敢于放弃。

他的特立独行,在英利赞助南非世界杯时显露无遗。面对同行的质疑,苗连生丝毫不掩饰自己的不屑:“谁说太阳能电池组件就一定是B2B模式?难道终端消费品就一定是洗发膏、矿泉水?”而就在世界杯开赛的第二天,“中国英利”就成了搜索引擎上的热搜词,因为这是世界杯80年历史上首次出现中国赞助商的名字。“英利是哪的?一家光伏企业想靠足球干什么?”中外媒体议论纷纷。对于英利赞助世界杯,欧洲一家太阳能网站如此评论:当南非世界杯的最后一粒进球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时,在这个世界上,人们一定会把太阳能同一个来自中国的企业联系在一起--那就是英利。

自光伏业出道以来,苗连生最具争议的举动,便是2008年欧美金融危机之际宣布将电池组件从4.1美元/瓦降至2.98美元/瓦,从而点燃了中国光伏企业在欧洲市场价格战的导火索。包括施正荣在内的多位光伏大佬曾经“怒其不争”,挑起中国企业自相残杀。苗连生却叮嘱海外销售人员,“要学会毛主席提出的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在明面上大幅降价的同时,他秘密派三位高管兵分三路,奔赴欧洲深入了解金融危机对欧洲光伏市场的影响,以及当地客户的想法,并以此及时调整战术战略。当年第四季度,英利销售同比增长54.8%,成为在美上市的中国光伏军团中唯一完成既定目标的企业。

英利能成为光伏界的“成本杀手”,同样要归功于苗连生的奇谋。早在2007年9月,面对高企的硅料价格,深信“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他开始秘密筹建硅料厂。为防止供应商知道后发难,苗连生仿照红军长征时的叫法,给这个部门起名叫“筹粮处”。在此后长达两年的时间里,企业所有红头文件都没有出现过这个部门。员工只知道许多国内外专家在“筹粮处”早进晚出,但没人知道“筹粮处”究竟在做什么。在随后而来的多晶硅降价狂潮中,包括尚德、天合光能等一众中国厂商都被海外高价长单套牢,“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的英利笑到了最后。

审时度势的光伏战略家

2012年起,中国光伏业的寒冬骤然来临。同为光伏业内的翘楚,为什么尚德破产了而英利还没倒下?这是很多观察者心中的疑惑。有人说,尚德的管理方式是西方化的,而英利则很“中国”,这样一句话显然无法令人信服。其实,曾经有人说过,在中国的光伏圈,只有苗连生是一个战略家,高纪凡是一个职业经理人,而施正荣只是一个投机者。

当整个行业都在忙于应付行业危机时,热衷在行业里四处开仗的苗连生却沉寂了下来。在怨天尤人、徒唤奈何的一片哀鸣中,苗连生那句“危机面前暴露出的问题比危机本身更值得关注”无疑更值得认同。毕竟,面对史无前例的行业萧条,光伏企业中有几人能像苗连生一样不“说三道四”,而是平心静气反躬自省呢?

当时他的书桌上,摆着经常翻看的三本书,分别是《论中国》、《变革中国》及《邓小平时代》。显然,做为军人,苗连生依然渴望着更大的胜利,但他又绝对不是莽夫。用他的话说,英利在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产业规模、员工人数呈几何式递增,需要进行技能和管理的提升,正好可以利用目前这段时期,通过成本再造和工艺再造等手段来夯实基础,提高员工素质,优化生产工艺和流程,进一步推动光伏发电成本的下降,迎接严冬之后的春天。抓住这个“冬歇期”,完成从规模扩张到提升品牌的企业转型。

事实证明了这个战略家的眼光。今年上半年以来,虽然尚德跌下神坛,中国光伏业整体复苏进程却在加快,而英利则已取代尚德坐上了行业的头把交椅,并跃升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电池、组件制造商。正当市场为英利笑到最后而庆幸之际,苗连生却在此时提出了“二次创业”的口号。他还为英利制定了下游电站业务未来两年的战略目标,即两年后必须进入下游光伏发电前两名,全球除了欧美市场,在新兴市场的综合指数下游发电厂要进入前十。

在光伏新政迭出、内需大扩容的背景下,苗连生向下游扩张似乎是顺理成章。其实,早在去年9月份,苗连生就在英利内部召开了一次转型升级大会,决定调整自身战略,进军下游大型地面电站领域,将自身定位由“光伏制造企业”向“能源企业”转变。而在当时,正是中国光伏业风雨飘摇的时期,除了苗连生,还没有人能预见到这风雨后的彩虹。

同样,如今英利接盘无锡尚德浮出水面,很多人好奇:为什么又是英利?登顶光伏之巅,顺带将昔日对手收入囊中;尽管如此,依然没有人能猜透,苗连生这个光伏“土八路”的下一步棋又会落在哪里?

最新相关

HJT/叠层一周最新动态4.20-5.2

1、异质结新篇 76"领"世先 | 高效异质结760W+俱乐部第十一次圆桌会议圆满落幕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4月18日,中国光伏太阳能高效异质结760W+俱乐部第十一次圆桌会议在四川省成都市圆...